第A02版:综合新闻

新中国水电事业史上的首座丰碑

(上接第1版)

1958年11月底,电站左岸基坑大坝混凝土刚开始浇筑,连降暴雨让上游围堰30米以上的木笼,瞬间被洪水冲毁。水电站建设者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1959年4月,周恩来总理专门来到工地现场,慰问建设者,并写下了“为我国第一座自己设计和自制设备的大型水力发电站的胜利建设而欢呼!”的题词,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加快建设水电站的热情。

缺衣少食、风餐露宿都无法阻挡建设者们的雄心壮志,凭着一股子“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的决心,1960年4月22日,新安江水电站第一台7.25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正式投产发电,比原计划提前20个月。1965年整个工程竣工,新安江水电站成为我国第一座自己设计、自己制造和自制设备的大型水力发电站。

建成后的十几年里,新安江水电站一直是华东电网的主力发电厂,巅峰时曾为华东地区提供68%的电力能源,解决了浙江、江苏、上海等地的用电问题。

新安江水电站从1960年开始发电,至今已发电970亿千瓦时。另据统计,水电站自建站运行以来,1000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流量抵御了33次,4000立方米每秒以上的洪峰抵御了100多次。今年72岁的朱长根老家位于新安江下游梅城镇,他说小时候每到汛期都会人心惶惶,梅城镇基本上每年都要涨大水,自从新安江大坝合龙之后,老家再也没来过大水。

一代人在新安江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最美的岁月。如今,这座矗立在新安江畔的水电站发电量仅占华东地区用电量的2%左右,却还发挥着调频、调峰、紧急事故备用的重要作用,续写着建设者们奋斗奉献的动人故事,为我国的繁荣发展贡献着无穷的能量和资源。

中国水电,蜚声海内外

新安江水电站是我国自行设计、自制设备、自主建设的第一座大型水电站,也是我国第一座百米高的混凝土重力坝。

我国水电技术奠基人之一、新安江水电站总工程师徐洽时在该水电站设计中采用滑雪式厂房顶溢流布置,为我国在峡谷中布置水力枢纽开辟了途径。

新安江水电站的大坝是国内首创的混凝土宽缝重力坝。江河之子、新安江水电站设计副总工程师潘家铮创造性地将原设计的实体重力坝改为宽缝重力坝。大坝内部有20道宽缝,电站则是叠建在9个泄洪孔下方的。这样的构造可以降低坝基扬压力,在节省大量混凝土的同时,便于人员进入宽缝的空腔对坝体和坝基进行检查和维修。

新安江水电站的建成,反映了我国20世纪50年代水电建设事业发展的水平,并在科研、设计、施工等方面为我国水电事业的发展积累了经验,树立起中国水电事业的一座丰碑。从体量上,它无疑是共和国自主设计水电站的长子。从规划、勘察、设计到施工,为我国培养了以两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潘家铮为代表的杰出水电专家,以及柴松岳、葛洪升、孙华锋、苏立清、钟伯熙等一批优秀的大型工程技术人员,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建设经验。此后的葛洲坝、三峡等大型水利工程中的关键性数据,大部分也都来源于新安江水电站。

70年间,我国水电事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巨变。然而,新安江水电站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在延续。

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的三门峡水利枢纽、亚洲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长江干流上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葛洲坝水电站、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全球首个单机容量达百万千瓦的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一座座大型水电站崛起在神州大地,蜚声海内外。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大陆已建5万千瓦及以上大中型水电站约640座、总装机约2.7亿千瓦;中国企业参与的已建、在建海外水电工程约320座、总装机8100多万千瓦。

中国水电,造福人类,惠泽子孙;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每座水电站的建设都带着我国水电事业“成长”的印记。从筑梦新安江到圆梦三峡,从华夏大地到蜚声海内外,从“追赶者”到“领跑者”,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我国水利水电建设事业实现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1957年,开挖高峰时投入手风钻180余台,自卸卡车57辆,挖土机10台,开挖工人达3500余人。新华社发(新安江电厂供图)

2019-09-09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4472.html 1 3 新中国水电事业史上的首座丰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