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深埋,是指地铁隧道埋设离地面30米以下至60米的施工方案;而浅埋,则是指地铁隧道埋设离地面10米以内的方案。袁绍武说:“记得在1962年,周总理建议北京地铁应以交通为主,人防为辅。”后来,北京地下铁道设计方案就采用了周总理的建议,改为浅埋方案。原来计划埋深100多米,所以勘测钻探都要钻到地下120~130米的深处的砂砾岩层,需要时间较长,一般在一周左右,改为浅埋方案后,钻探深度只需40多米,一般一到两天就能钻探一个孔。
周天福,1960年调入北京地下铁道勘测设计处勘测队工作,是第一任测量队队长。在他的记忆里,当年测量有两个目的,一是控制测量,即定方向、定位置。二是把地铁中心线放到地面上,为施工做服务。
周天福回忆说,地铁隧道分右线和左线,当时,为地铁隧道定线还进行过激烈讨论,讨论焦点是定两条中心线,还是定一条中心线问题。定两条线不但工作量大,而且测量中心线还不利于控制,定一条中心线,是定左线,还是定右线,一直到1964年才决定下来,最终定的是右线,因为右线是上行线,能较好地控制左线。这个方案一直延续到现在。
周庆瑞、袁绍武、周天福三位前辈在交谈时,感慨万千。他们表示,如今,国家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国力有了明显增强,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再也不用像20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样,因为资金短缺,地铁工程只能是停停干干了,“我们衷心地祝福祖国的未来发展得更加强盛,经济和综合国力越来越强。”
他们开创新中国建设史上多项第一
1965年7月1日,期盼已久的我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市地下铁道工程一期(后被改称为一号线)终于开工建设了。
当天,北京军区司令员杨勇在北京地铁一期工程玉泉路工地主持仪式,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邓小平、彭真、李先念、罗瑞卿等神采奕奕地为工程培土。
承担施工任务的是北京城建集团前身——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十二师。
第一条地铁既是交通工程,也是国防工程,那时,国家有这样的口号:“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这项工程建设任务自然落到工程兵部队的身上。这条地铁规划由北京石景山模式口到北京站,全长23.6公里,除部分山区采取隧道工程施工外,从苹果园至北京站全部为敞开式施工。由玉泉路开工后,施工迅速向东西两个方向展开。
第一条地铁沿线共设17座车站和一个车辆段,车站的站间距离平均为1.47公里,其中最大站间距离为2.5公里,最小间距离为0.85公里。
北京城建集团原技术质量部部长杜文库回忆说,当时,建设地铁重任都由铁道兵部队承担,只有个别车站装修是地方建筑队伍。解放军的机械设备都是一流的,挖土机、翻斗车、打桩机、推土机等大型施工设备应有尽有,十分齐全。当时的北京地铁工程是全国使用机械施工程度较高的工程,在全国其他重点工程建设工地上挖运土方、运送建筑材料,靠的是建设者的人力作业,肩担、人扛。而在北京地铁23.6公里施工现场上,机械轰鸣,军旗招展,数以万计解放军顶风冒雨,星夜兼程,场景壮观,规模宏大。
杜文库说,工程从1965年7月1日开工,到1969年9月建成,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创出多项中国第一。
第一次进行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形成中国机械化施工体系。各种型号的推土机、挖土机、运输机、打桩机等应用广泛,被誉为“万国机械博览会”的施工现场。
第一次应用打桩深机井降水、打桩支护施工。17座车站施工中大规模采用深机井降水,深基坑支护施工。
第一次研究出组合钢模板施工技术。1980年后大面积应用到建筑工程。
第一次形成商品混凝土生产雏形。因为大量使用混凝土,当时在施工沿线建造了多个大规模混凝土搅拌站,每个搅拌站盖成两层楼,设8台搅拌机,二楼上料,一楼出混凝土。
第一次创出暗挖施工技术。在北京地铁一号线施工中,根据部分地区特殊环境,采取了暗挖施工技术,例如为保护玉泉路上的两棵古树,采用暗挖施工等,40多年前创造出的暗挖施工技术,成为如今暗挖施工技术的奠基石。
第一次创出土层锚杆施工技术。这项技术在1978年全国第一届科学大会上受到表扬,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奖。
第一次创出用钢板桩围堰施工技术。在北京地铁一号木樨地过河施工中应用钢板桩围堰施工技术并获得成功。
第一次发明液压模板车施工技术。这种模板车使墙板一次浇筑成功,模板车还能行走,自动升降、升缩模板。
从1969年10月1日北京地铁一期正式通车,到1990年,中国内地只有北京、天津建有地铁。但是进入新世纪,中国地铁呈现“井喷式”发展,并由一线城市向二线城市扩展开来。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的《城市轨道交通2018年度统计和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底,中国内地共有35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185条,运营线路总长度5761.4公里。仅北京一地,就有22条线路,地铁里程数达608公里。此外,截至2018年3月,上海共开通地铁线路16条,全网运营线路总长673公里,车站395座,成为世界地铁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城市。
根据交通部门公开信息显示,目前全国还有四十多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获得批复。各地地铁立足当地文化特点,将搭建与地方“画风一致”的地下“新风景线”。有机构预测,至“十三五”末,全国地铁的运营里程将超过6000公里。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科技的发展、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以及几代建设者的默默付出,为中国地铁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一穷二白”边摸索边搞地铁建设,到几十座城市的地铁修建项目并轨进行;从“明挖”地铁动用上千卡车运土,到运用新科技新手段“静音式”工作……中国地铁实现了由中低端建设向高端建造、由欠发达市场向发达市场、由单一产品输出向资本、产业、技术全要素输出的三大变革,这也正是新中国7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