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规模日益扩大,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承揽大型项目能力进一步增强,大项目数量持续保持增长。截至2018年底,我国企业累计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2.33万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59万亿美元。
中国承包工程企业实现“逆袭”
全球经济增长缓慢令国际工程市场承压,中国承包工程企业业绩却逆势上扬。商务部日前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468个,比去年同期增加6个,占新签合同总额的80%以上。
另据美国建筑调查公司发布的全球250强国际承包商榜单,2018年中国上榜企业多达75家,数量居全球第一;国际营业额近1200亿美元,占250家企业国际营业总额的24.4%,上榜企业数量和业务占比均创历史新高。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商会副会长辛修明称,在中国企业承包的项目中,技术难度大、综合要求高的标杆性大项目层出不穷。尽管全球经济放缓,但中国承包工程企业在国际上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正不断上升。
“1+6+4”指明方向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第六个年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领域随着“一带一路”推进也迎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但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在经历多年的较快增长后也开始遇到阻力。新形势下对外承包工程将如何发展?
《商务部等19部门关于促进对外承包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于近日印发。《指导意见》主要内容可概括为“1+6+4”。“1”是指确立了对外承包工程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6”是指明确了对外承包工程高质量发展的六个方向;“4”则是指要进一步完善对外承包工程促进、服务、监管、保障四个方面的措施。
主要目标是:对外承包工程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企业主体、质量优先、规范有序、互利共赢的原则,要实现对外承包工程规模和全球市场份额稳中有升,结构逐步优化,领域不断拓宽,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由对外承包工程大国向对外承包工程强国转变。
《指导意见》提出要在以下方面加快形成对外承包工程发展新优势:一是要积极鼓励设计咨询“走出去”,推动对外承包工程发展向产业链高端延伸。二是要积极促进投建营综合发展,逐步实现由建设施工优势为主向投融资、工程建设、运营服务的综合优势转变。三是要积极依托国内优势产业支撑,推动对外承包工程领域不断拓宽、层次逐步提高。四是要积极培育创新发展动能,探寻对外承包工程新的增长动能和发展路径。五是要积极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创建以高质量等为核心的中国建设品牌。六是要积极提高对外承包工程国际合作水平,通过多方参与,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要实现更大发展仍有问题待解
国家出台意见指明发展方向,中国承包工程企业交出的成绩单亦令世界刮目相看,但要实现更大发展仍有问题待解。
一是中国标准仍未广受认可。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申林称,在“一带一路”沿线工程承包市场,中国标准使用率仅约4%。因为对工程所在国标准或欧美标准不够了解,中企往往面临较大技术和经济风险。他表示,中国标准使用率之所以不高,既有来自发达国家的阻力,也和中国标准体系不完善、适应性不够强等有关。今后,应加强与国际技术标准交流工作,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标准,推动中国技术和产品向海外输出。
二是国际市场风险增多。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均下调了今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王稳表示,当前全球风险正处于高位,部分国家主权债务风险正在累积,中国企业今后在做海外工程承包时不可不察。分析人士建议,为减少风险,中企今后可多考虑与国际同行联手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据官方数据,截至2019年6月中方已与法国等14个国家建立第三方市场合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