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建筑

庄惟敏与冯·格康荣获第九届梁思成建筑奖

9月24日下午,由中国建筑学会主办、国际建筑师协会支持,备受瞩目的中国建筑界最高荣誉——第九届梁思成建筑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举行。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庄惟敏,德国著名建筑设计师、gmp建筑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曼哈德·冯·格康荣获第九届梁思成建筑奖。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黄艳,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书记宋军,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院士吴良镛,中国工程院院士关肇邺、马国馨、何镜堂、魏敦山、郑时龄、崔愷,国际建协主席托马斯·沃尼耶等国际建筑大师,梁思成亲属梁鉴、于葵、于晓东,部分往届获奖者、设计单位人员及高校师生等约200位观众出席,共同见证荣誉时刻。

颁奖典礼由崔愷主持。宋军、托马斯·沃尼耶、黄艳依次致辞。黄艳在致辞中表达了对建筑从业人员的五点希冀:要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要注重文化传承、要承担更多社会责任、要强化职业担当、要坚持开放交流。中国建筑师跟世界同行面临共同问题,期待建筑师共同努力,使建筑行业越做越好。

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修龙宣读“关于颁发第九届梁思成建筑奖的决定”,揭晓获奖者名单。黄艳、宋军、宋春华、沃尼耶分别为两位获奖者颁发了奖牌和荣誉证书。

庄惟敏在获奖感言中表示,将持续为热爱的建筑事业奋斗下去。冯·格康得奖后说到,建筑师们在全世界贡献了大量作品,对他而言,建筑是有含义和内涵的。建筑所赋予的建筑含义的唯一标准是各个项目社会的公益性,建筑文化在不同文化中应起主导地位。

在学术报告环节,两位获奖者分享了个人对于建筑创作的认识和建筑文化的理解,认为建筑师除了需要深厚的学术沉淀和技术积累外,还应具有社会责任感,注重建筑的社会价值。庄惟敏的报告《设计的社会责任》回顾了梁思成先生对中国建筑史学的推动,介绍了清华建筑系建立的历史初衷、过程以及提出建筑设计全体观的理论。报告通过部分实践项目的分享,阐述了建筑设计不仅需要完善功能、服务大众,更需要在人文、社区、生态环境、地域文化、全生命周期价值等更广泛的层次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冯·格康的报告以《涵义——建筑的信条》为题,认为涵义是一种信条,是建筑设计的信仰,在某种意义上是建筑话语中所有意识形态争议的整合架构,反映了社会价值的内涵。冯·格康将建筑的涵义归纳为四个基本原则:简洁性、条理分明的秩序、多样统一性和独特性。以他在不同城市、不同文化背景中设计建成的几十个项目为例,阐述了不同类型、不同尺度的建筑个体如何通过涵义的表达与塑造,提升城市与建筑文化的身份认同。同时表达了他赋予建筑涵义的唯一标准——每个项目自身的社会公益性。

11月下旬,梁思成建筑奖暨当代中国建筑设计国际巡展将在德国柏林拉开帷幕,展览还将邀请优秀中青年建筑师联合参展。巡展将通过对本次两位获奖者及其作品的全方位展示,宣传推介“梁思成建筑奖”及中国建筑发展历程及文化,同时提升中国建筑师在国际建筑领域内的认可和声誉。

(学会)

庄惟敏(右)与冯·格康(左)

2019-09-30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4707.html 1 3 庄惟敏与冯·格康荣获第九届梁思成建筑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