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路俊康 陈 杰
9月12日,随着上海天文馆灯光缓缓开启,标志着该项目建安工程基本竣工,转入展示工程全面建设阶段。这一刻,上海天文馆工程的建设者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项目经理郁春明和他的团队拼搏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
“有朝一日,我要在自己的指挥下建设一大片房子。”20世纪90年代,郁春明在黄浦江的摆渡船上立下了这样的愿望,他怀揣着自己的建设梦经历了上海东锦江大酒店、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上海光源、北京谷泉会议中心等重大重点工程的建设。22年来,郁春明实现了从技术员到管理骨干的成长与转变。
一股不服输的劲
1997年,郁春明入职后,便来到毗邻上海浦东世博园区的东锦江大酒店项目。项目总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高度209米,是当时浦东最高的建筑。香港设计团队对“精细化”施工的要求至今让郁春明记忆深刻。“我当时担任项目技术员,港方派遣专人进驻现场指导我们施工。”在现场预埋盒子的施工中,港方设计师要求其大小、长度分毫不差地安装。为了达到设计方的要求,郁春明白天和香港设计团队学习现场精细化施工,晚上阅读施工规范。骨子里的韧劲和勤奋刻苦的态度,让他技术水平快速提升,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
2004年,郁春明转战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项目。为保证世卫组织会议如期召开,抢工期成了郁春明和他的团队面临的一道坎。施工过程中,图纸出现问题,他与设计师对照施工流程寻找问题症结。为了尽快解决问题,郁春明双腿像上了发条一样,每天往返于设计院和施工现场,将原有图纸已完成的施工区域全部拆除重建。修改图出来后,他连续数日带领团队抢工期,完成现场拆除、清运建筑垃圾及重装工作,保障了工程进度。一年后,一座倾注着项目建设者辛勤汗水的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如期拔地而起。
2012年7月,郁春明在承建北京谷泉会议中心项目时,遭遇北京市6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倾盆大雨将现场材料淹没,墙面严重受损。“大家跟我来!”郁春明第一个冲在前面,封堵出水点,挖引流排水沟。经过十几个小时奋战,项目部努力将暴雨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攻克大悬挑难题
上海天文馆工程位于浦东新区临港大道环湖北三路口,总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由一幢地上三层、地下一层主体建筑,魔力太阳塔、大众天文台、青少年观测中心等附属建筑组成。上海天文馆大悬挑结构是由两层双向桁架结构组成,最大跨度约61米,属目前全国最大;平面悬挑最大约有36米。如何保证由近千个不同形状、不同尺寸构件组成的大悬挑的安装精度?如何将重达2000多吨的大悬挑安装在钢骨剪力墙核心筒上并安全卸载是该工程的三大难题。
面对三大难题,技术团队运用了BIM技术、分步分段吊装技术、分段支撑安装技术这三把科技创新“金钥匙”。
项目部首先采用BIM技术将大悬挑内外桁架分为九段,并对各段的连接节点及空间尺寸进行深化分析,找出各构件的空间定位和尺寸,在工厂对构件进行预加工、预拼装、编号,缩小构件间的安装偏差。经过数十天的不断调整,解决了大直径、多角度、结构形状变化多的难题。
在钢结构吊装过程中,郁春明带领项目部首次采用了分步分段吊装的施工方法。先将内、外桁架分成九段用300吨汽车吊进行两点吊装,再将两层桁架划分为30个组合单元进行吊装,后期再对其中的7个组合单元用350吨履带进行补缺吊装。桁架在汽车吊上可以快速分段移动,犹如“轻功”一般快捷。
卸载事关大悬挑施工的成败。在郁春明的倡导下,项目部制订了“先单层桁架,后屋面桁架”的工艺流程。单层桁架采用分级卸载的方式,由中间向两层卸载,循环往复;屋面桁架采用氧气割刀切割的方式,两侧卸载同步进行。两层桁架卸载采用多点同步分级循环卸载,按照“多次循环、微量下降”的原则,单次卸载不超过5毫米。最后在每个分区单个同步卸载点支撑一侧布置一个20~100吨的千斤顶作为临时支座,通过置换割除支撑顶部,直至卸载完成。
统筹协调保进度
面对难啃的“蝴蝶酥”,统筹协调成为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天文馆是艺术品,我们要像绣花一样一针一线地建设它。”郁春明坚定地说。为了做好统筹管理,项目部制定了“先主后辅”的施工方案,即以主体建筑地下室、钢结构、幕墙施工为主线,以餐厅、青少年观测基地、魔力太阳塔、大众天文台等施工为辅线,同时将基坑划分为6个区13个小块,由南向北顺次开挖,并要重点解决大悬挑施工问题。针对现场施工人员多、多工种交叉作业等问题,郁春明和团队以“技术先行”为原则,在编制技术方案的同时,每周定期召开质量、安全、进度、资料协调会,积极“调兵遣将”;当遇到“疑难杂症”,郁春明会主动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前来现场作指导,他带领团队和专家们一起研讨论证,不断优化方案,保障了项目施工顺利推进。“对于大荷载的钢结构施工节点,我们还组织了一支有丰富施工经验的工人队伍,保证了工程顺利推进。”郁春明说。
2019年8月10日凌晨,第九号台风“利奇马”登陆浙江温岭沿海区域。此时,上海天文馆正处在装饰收尾施工阶段。为保证项目如期竣工,当夜9时,郁春明带领团队冒着14级大风,顶着暴雨与工程参建各方一同商议防台防汛应急预案,他身先士卒到工程重点区域进行险情排摸。晚上10时,天文馆球幕影院等区域积水已没过脚踝。郁春明赶紧带领水电工拿着探照灯,拖着水管,在仅有的光源下迅速进行抢排,直到凌晨才把积水排干。经过两天两夜的奋战,郁春明和他的团队顶住了“利奇马”的侵袭,为后续施工赢得了时间。
“施工就像绣花,是个技术活,一针一线都要用心。因为这关系到工程质量,这样才能造出让大家满意的精品工程。”郁春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