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设计

以“双百”为契机 为行业树标杆

—访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董事、党委书记、总经理刘小虎

□本报记者 李武英

编者按:去年中国中元被纳入国企改革“双百行动”试点单位,作为中国勘察设计行业中不多的“双百”企业之一,中元有着怎样的特色又如何实现“双百”的目标?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董事、党委书记、总经理刘小虎。

记者:刘总,“双百”企业中以工程设计咨询为主业的企业并不多,您认为中元入选的原因是什么?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刘小虎:“双百企业”遴选标准有三条:一是企业发展有特色,二是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三是有较强的改革意愿。中国中元前身是机械工业部设计研究总院,至今已有66年的历史。从单一的工业设计院逐渐发展成为一家业务多元、在工程建设领域里提供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服务的国际化工程公司,集规划咨询、建筑设计、EPC总承包、项目管理、工程监理、设备成套、装备制造以及技工贸等服务为一体,在很多领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竞争力。

公司业务最大的特点就是以人力资源为核心,以技术为优势,未来发展和改革需要聚焦留住人才,发挥人的能动性。而“双百”企业的改革就是要紧紧围绕“五突破、一加强”的总体目标,通过引入市场化机制和内部激励机制,为企业增添活力,让员工能够作为企业的主人,与企业共成长并享受企业发展带来的成果。所以入选“双百企业”对中元来讲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也特别希望能通过这次历史性的机遇,实现深刻变革,为工程勘察设计企业未来长远发展提供一个样板。

记者:作为以设计为主业的企业,对于战略投资人有什么方向性的目标?

刘小虎:这次“双百”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引入民营资本和战略投资伙伴,这可以为企业带来经营能力和业务范围的扩展。无论是混合所有制改革还是员工持股,都要围绕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展开,所以中元引入“战投”的定位大致有以下几个方向:

一是数字化方向: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相结合。希望未来核心业务能线上线下同步,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大大提升效率,提升水平。二是国际化方向:这些年通过援外项目建设,中元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在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走出去”实现国际化是中元发展的一个战略重点。通过收购、兼并、重组海外优秀的设计和工程管理机构,补强我们海外市场竞争力,加快“走出去”步伐。第三个方向是补齐产业链上的短板。比如若能引入地方城投公司作为战略投资人,那么就可以带来更多的资源、市场和项目。需要说明的是,引入战略投资者不仅是从需求出发,还是一个互补的过程,只有互补才能够形成合作,才能实现双赢甚至多赢,这样的合作才能行稳致远。

记者:“双百行动”的时间节点和要求都比较明确,那么中元的计划是怎样的?

刘小虎:“双百行动”计划的时间表是到2020年底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目前我们的员工持股计划已经形成框架方案,而“引战”工作目前还在从前面提到的几个方向上寻找合作对象。中元的计划是2020年3月要完成关键节点工作。

记者:改制只是手段,对于未来的发展中国中元又是如何设计的?

刘小虎:我们不只是为了完成眼前的这项任务,还要做更长远的战略,就是说“‘双百行动’一直在路上”。最近我们正在重新梳理企业文化、发展愿景和价值观,明晰我们的特色、优势是什么,短板、瓶颈又在哪里,带着这些问题来设定我们的战略目标和行动计划。

我们的优势在前面已经提到,瓶颈也正是改制的目标所向。而为了实现长远发展,我们提出了“五大重点区域”“六大业务板块”“三大驱动”“六化战略”“一个愿景”的总体战略布局。

在地域布局方面,我们在国内市场确定了五大重点区域:雄安新区、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和海南自贸岛。在雄安新区有战略联盟,今年还要成立雄安分公司。目前我们在北京、海南、厦门、上海、长春、南京设有10个二级法人单位,在珠三角有深圳和广东分公司,在长三角有4个分支机构,我们的海南分院在三亚也有设计团队,全国化布局已基本确立。各地的分支机构业务发展各有特点,是中元区域化经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我们的海外业务也颇具特色,主要是借助援外工程落实“走出去”战略。未来的目标是依靠多年积累的援外工程经验来开拓自主的海外市场,发挥先行优势,通过战略合作形成国内、国际业务两条主线。

在业务板块方面,目前中国中元的主要业务分为六大板块,也就是六个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包括医疗健康、能源环保、现代物流、文旅商业、智能装备、工业与科学工程。

医疗健康是传统优势专业,是塑造中国中元品牌的重要支撑,具有显著的行业影响力。未来,我们要把医疗的建筑设计、医疗的工程承包延伸到大健康的领域里;近几年中元从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扩张、从传统业务模式向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扩张、从能源工程向生态环保扩张,在新能源环保业务领域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中国中元物流以机场物流业务最具特色,基本实现全国现代化机场建设全覆盖。我们借助在全国机场物流领域内取得的领先优势,向其他细分物流领域全面扩张;民用建筑专业是中国中元的重要支柱,涉及教育建筑、体育建筑、文化建筑、交通建筑、城市综合体、科研建筑等众多领域,未来还将从“大民建”向“文旅商业”的细分领域聚焦;智能装备是中国中元重要的业务板块,尤其是在索道工程设计与设备成套方面,未来还将择机进入索道运营领域。另外还有物流仓储系统集成,一直在致力于推动智能起重机械的发展;工业业务领域是中国中元的传统专业板块,原工业业务领域繁杂多样,涉及铸锻技术改造、生产基地、仓库、智能化生产线改造、产业园、技术改造项目、厂房及配套等多类领域,市场竞争优势不突出。未来我们将聚焦“中国制造2025”及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在科研建筑领域重点突破,形成科学设施专业板块。

所谓“三大驱动”是指技术引领、模式创新和资本驱动。“六化战略”是指技术专业化、业务综合化、品牌价值化、市场全球化、技术领先化和资本产业化。中国中元要不断地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差异化竞争能力,努力修炼内功,在新技术应用方面不断突破,包括BIM技术、装配式、VR、AI、3D打印、大数据等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技术等方面。在模式上,以技术为先导,与时俱进,进行多元化、全产业链发展。最后实现“一个美好愿景”:成为卓越工程的引领者,为国家工程建设的发展做出样板和示范,起到标杆作用。

记者:作为工程公司,中元民用建筑方面的业务也是比较领先的,对于民用建筑院业务转型您有什么观点?

刘小虎:现在国家推进建筑师负责制、全过程工程咨询和EPC总承包,这是一个方向和趋势。设计单位需要向全产业链延伸,而设计师需要具备全过程服务能力,完成从图纸到作品的交付,实现设计价值最大化。

中元的工程总承包业务最早就是从民用建筑设计院里“生长”出来的,比如我们的医疗工程事业部就是依托于强大的技术实力以及延伸出的医疗工程专业承包能力而成长起来的。我们从医院净化手术室的小型EPC工程起步,手术室工程虽然规模小,却是医院建设里的“眼珠子”,其技术含量非常高,对洁净度、恒温、恒湿等参数都有着严格的要求,而且投资也是最高的。由于我们掌握了核心技术和专项业务能力得到业主信任,受命尝试全产业链的模式,贯穿了从设计、设备材料采购、施工、安装调试运行到最后交付的整个过程。除了手术室,我们又陆续承接了ICU等关键部门的工程。在积累了核心技术经验后,再结合土建工程,就完全具备了承担整个医院工程建设的技术和能力。

我们还成立了生物净化事业部,完成了P3、P4实验室的设计和建设。目前国内有能力设计和建设P4实验室项目的单位屈指可数,中国中元在生物安全领域的工艺技术、专业技术已走在前列。同样,在承接了多个信息系统、信息数据中心、机房等相关项目后,我们逐渐拥有了一定的技术积累和实践经验,为此成立了自控自动化数据中心数据研究事业部,专门从事信息化数据领域的设计和专业承包业务。总结起来,这些业务最大的特点还是以设计为引领,以工艺和高精尖技术为核心竞争力。以此为方向,中国中元还在物流、新能源、生态环保等领域大力开拓工程承包业务,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由于近年来房地产业开始下滑,民用设计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建筑设计院要在某一业务领域做专、做精,在管理模式上创新,在细分市场找到自己的优势再去延伸,去寻找自己的蓝海。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也要勇于实践勇于探索,转变观念提升综合能力,懂材料,懂造价,懂管理,能控制项目的品质,为客户提供全过程服务,交付高质量的作品,以创造设计师价值的最大化。

北京安贞医院通州院区

2019-11-04 李武英 —访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董事、党委书记、总经理刘小虎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5379.html 1 3 以“双百”为契机 为行业树标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