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炼 郭晓娟
“把活交给中铁四局干,我们很放心。你们攻坚克难争先锋、塑形创誉铸精品、文明施工促环保,大展四局风采,已成为全线施工的排头兵。咱们政府部门在工程建设中,一定要给予全力支持,共同努力把S2线建设成为国家的优质工程、样板工程。”10月24日,浙江省温州市副市长孙维国在中铁四局温州市域铁路S2线SG8标项目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基层调研时,向身边的工作人员强调。
攻坚克难争先锋
“我对干好这个项目很有信心。”这是项目党支部书记巩亚说得最多的话。
项目部承建的温州市域铁路S2线SG8标项目位于鱼米之乡瑞安的塘下镇至莘塍镇,含清泉站、汀田站、莘滕站三站三区间及瑞安车辆段出入线桥梁,全长6993.49米,合同造价9.8亿元,工期25个月。线路地处龙瑞公路中央绿化带中,为深厚层淤泥,地质复杂。管线、沟渠、河流繁多,其中天然气、给排水管道17处,通信光缆、电力线26处,跨路、跨河42条,尤其是横跨滨海大道、下穿220千伏特高压线。由此形成的标段线路长、涉及专业多、干扰协调难、安全风线高、环保要求严,给施工带来巨大难度。
2019年3月10日,项目团队“跑步”进场,在取得施工红线用地后,针对体量大、任务重、工期紧的矛盾,项目部立即启动“新征程再奋进,新作为争先锋大干90天”劳动竞赛,掀起大干热潮区,驻地建设与施工准备同步展开,在生活区、办公条件还不具备的情况下,仅6天就开始第一根钻孔桩施工,创下全线开工最快的纪录。
“我们管段有点特殊,沿线近4公里与110千伏高压线路并行,水中墩、现浇梁、连续梁施工安全防护任务重、管线多、迁移难。为打开作业面,我们通过标准化、信息化、机械化等实施防控并举,并积极与管线主管单位联系,提前实施专业化管线迁移,为打开更多的工作面提供条件。”巩亚说道。
为确保完成业主下达的3.09亿元的年度任务,他们加大投入,按高架区间、车站、出入线桥梁工程划分4个区段,组织7家施工队伍,设置多个作业点全面开花,昼夜倒班施工,并按任务月、周、日的计划安排,实行一天一“碰头”,一周一考核,一月一兑现,把施工生产任务的压力和紧迫感及时传递给每位员工,迅速形成了大干快上的局面。施工前期经过对现场详细调查,他们提出承台标高上抬的设计变更方案,减小了施工难度,同时降低了施工成本。与业主、设计、地勘、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将原“桥在龙瑞公路施工完毕后方能施工”的设计方案优化为“路、桥交叉施工”,大大缩短了施工等待期。面对施工红线仅13米无法满足现场作业、须临时借地80亩永农用地的困难,积极与地方对接协调,实现了与龙瑞公路施工共用便道的诉求,解决了借地时间长、费用高的难题。为提高工效,将原设计龙瑞公路填筑完成并沉降稳定后再施工S2线桥梁上部结构的设计,变更优化为同步施工上部结构,解决了施工不连续难题,彰显了项目管控能力。
塑形创誉铸精品
“搞建筑施工的强调‘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不过,施工中要确实搞好质量管理可不容易”项目经理刘学伟在谈到抓质量时实话实说,“其实,桥墩、桥梁的施工技术难度并不大,质量管控的重点,就是提升全员质量意识,强化管理人员的责任心。”
那么如何提高全员的责任意识呢?刘学伟毫不含糊地说“项目领导班子要以身作则,全程监控,多学习。”
说到施工管理, 目前40出头,铁道工程专业毕业,且又参加了8个重难点工程建设的刘学伟,可谓名副其实的专家。整个现场质量把控,他都了然于心。刘学伟说:“强化安全管控意识不能只是停留在嘴上,还要经常去现场检查,问题一提一个准,还要拿出解决方案,这样说话才有威力。”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只要没有特殊情况,刘学伟从清晨到晚上,每天都要在工地检查五、六次。遇到些问题,大多都在现场解决了。
自己懂行还不够,一个团队都懂才能形成强大的质量管控合力,刘学伟懂得这个道理。在进点后,他们就提出了 “开工必优、全面创优、一次成优”的质量目标,建设之初就对打造优质工程进行精细策划,严格实施全面、全程、全员质量管控,向团队传播质量至上的理念。在严格抓好日常质量管控的同时,他们大力倡导“微创微改”,通过制作墩身预埋钢筋卡具,有效定位、控制了钢筋保护层厚度和钢筋间距。发明监控钻机垂直度报警装置和钢筋笼存放架工装,有效保证了钻机铅垂状态,确保了现场钢筋笼存放的质量要求。
此外,他们还针对管理团队青年员工多的特点,通过一对一的“结对子”帮扶活动,组织培训473人次、培训取证14人次,业务送培两人次、选拔3人参加温州市技能竞赛,极大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操作能力,有效提升了工程质量。
文明施工促环保
“加强文明施工管理,虽然落脚点在现场,但我觉得更加体现在管理人员和作业队伍的执行力上。只有做到全覆盖、全过程纵深推进,才能全面提升项目的文明施工管理水平。”谈到文明施工时项目总工程师杨涛说道。
位于上海经济区和厦漳泉金三角之间的历史文化名城瑞安市,1987年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14个沿海经济开发区,为中国农村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浙江省小康县和现代工贸城市,是“温州模式”的重要发祥地,也是著名侨乡和旅游胜地,施工的环保要求极高。
“现在环保越抓越严,我们不能丝毫懈怠。”杨涛说,一进点就成立了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确定创浙江省“平安工地”“文明工地”的目标,把环水保作为控制重点,建立健全环境保护保证体系,从文明施工、节约用地、污染防控等方面,强化环境保护工作。
“四局在文明施工方面做得非常好,真正体现了大央企风范,否则,我们不会让你们的施工这么顺利进行下去的。”家住董五村的张大爷说出了心里话。
在文明施工中,针对施工跨清泉路、瑞枫大道、滨海大道、董五村、横穿周田大厦及各工业园,多处跨越河道、邻近村镇、穿越农田、两侧高压线,他们认真做好安全围挡、交通疏解、导向标识。优化施组,尽量减少多专业工序交叉施工、封桥、封路造成对沿线交通的干扰和影响。在管线迁改中优化方案,注意生态平衡,做好拆迁保护,施工提前告示,减少对附近居民、企业生产、生活的影响。
针对工程量大、场地狭小的问题,通过临时便道与龙瑞公路施工共用,利用工程红线征地和荒地修建临时设施,利用已完工场地存放材料、机械,施工生活、生产临时设施采用集中设置,混凝土、宕碴等均向专业生产厂家购买,建筑垃圾、工程渣土按规定向环卫渣土管理处申报,运至指定地点排放,尽量减少施工对农田和土地的占用。为实现污染防控零排放的目标,他们在施工现场出入口增设冲洗设备,增加洒水车、道路清扫车,严控泥浆外运对城市道路污染,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