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中心城区,已经进入以城市更新为主导的存量规划时期,规划师精准掌握区域提升公共空间和公共设施的需求十分重要。街道办事处作为服务型政府的基层力量,对社区发展、民生保障设施的布局要求更加细致,需要更多的规划师深入社区,成为政府、街道和居民的桥梁与纽带。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将规划中“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模式紧密结合,依托相对稳定且肯担当的技术团队,在经常性的互动中深入了解居民诉求,对规划成果长期维护。因此,北京市开始探索建立责任规划师制度,推进城市规划在街区层面的实施。
北京从2007年前后开始试点工作。2017年以来,全面开始聘请责任规划师开展城市治理,东城区的“百街千巷环境整治”、西城区的“街区整理规划”等都有责任规划师的参与。2018年初,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草拟了《关于推进北京市核心区责任规划师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将责任规划师制度纳入规划审批程序。今年北京市委、市政府下发的第一号文件《北京市关于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要在街区更新提升、美丽乡村建设中落实责任规划师、设计师制度和专家团审核制度,提高设计水平。在多个区试点两年以后,今年5月,《北京市责任规划师制度实施办法(试行)》发布,责任规划师以制度形式固定和落实。
责任规划师的职责是服务于街区运营维护和街道管理并提供专业技术支持的团队。责任规划师的定位是充分调研责任街区,了解基层情况,搭建沟通平台,组织公众参与;解读宣传上位规划,理顺规划实施机制;为规划提供专业技术咨询,进行技术审核,对规划实施开展跟踪监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责任规划师由区政府通过公开招聘、社会招募、定向委托等方式选聘。近日,北京丰台区公开招聘25名责任规划师,共58人(组)进入面试。此次参与应聘的规划师涵盖来自大型规划院、知名学府、中外联合设计团队及个人。除了团队应聘的方式,也有不少人以个人身份应聘,他们既有来自传统规划、建筑专业的能人,也有来自景观设计公司等相关领域的巧匠,高校师生也踊跃报名参与,阵容十分强大,而且颇具诚意。
非常有趣的是,面试现场上演了一场场观点交锋的“论战”:如何规划建设文化公园区?如何将大数据与规划工作结合?……以往这类面试多采用个人陈述的方式,这次另辟蹊径,加入了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环节,让应聘者针对同一个问题发表观点,以找到更合适的责任规划师人才。
应聘者大多对丰台区有深入认识,有的更是有多年的研究基础。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武凤文就是这样一位。她带领团队15年来持续跟踪研究宛平城和长辛店地区,同时持续研究丰台轨道站点公共空间。“丰台区文化遗产已经具有一定规模,主要集中在丽泽地区、卢沟桥、宛平地区和长辛店老镇地区。”武凤文在面试中表示,如果有机会,希望能够提升宛平城地区品质,唤醒永定河卢沟桥的经济活力,把卢沟桥宛平城地区打造成全国的金名片之一。中建院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盛况也带来了一支跨专业的团队应聘,团队成员涵盖了城市规划、地理、景观、交通等多个领域。“北京城市发展已经进入了减量提质的阶段,规划师也必须从办公室走出来,扎根社区,提供陪伴式服务。”盛况设想,针对方庄、丰台科技园东区等建成区,可以探索通过公共空间再造的方式提升城市活力,让居民生活更舒心。
不过,多位专家提到,从面试情况看,很多人还没有找到自己作为责任规划师的明确定位,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总结提升。
丰台区责任规划师是由区政府聘用并任命,为责任范围内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全过程专业指导和技术服务的独立第三方人员。据介绍,丰台区将建立“1+24+N”责任规划师体系,成立1名总责任规划师领衔、24个单元责任规划师协同联动、N个社区规划志愿者共同参与的责任规划师团队,实现全域全覆盖。
(陈雪柠 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