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国建筑学会、慕尼黑博览集团和中联慕尼(北京)国际会展有限公司三方联合打造的CADE建筑设计博览会2019(上海)(以下简称“CADE2019”)于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浦东)举办,展期历时4天。活动聚集了数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内外建筑设计大师及行业专家与观展者现场交流互动,关注设计理念及建筑实践,致力于实现建筑材料创新、艺术与科技的完美融合。
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张桦在开幕仪式上表示: CADE建筑设计博览会作为中国建筑学会“两会一展”的重要活动,集创新建筑思想、高品质建筑设计、建材及建筑科技于一体,期待这样一个辐射到亚太地区的高度整合的平台,能够真正推动中国建筑行业发展,进一步提升中国建筑行业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
CADE2019为观众带来5大专题展区和3大特展,既是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筑设计领域取得成就的阶段性小结,同时也是对全球建筑设计前沿趋势与最新实践的展望,并以此为契机探讨建筑设计在当下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华诞之际,CADE建筑设计博览会携手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建筑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建筑研究院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等代表国内顶尖水平的建筑设计院,带来包括以“新世纪七大奇迹之首”的大兴机场为代表的机场建筑、城市化进程的标志物之超高层建筑、中国速度的传奇之铁路交通枢纽建筑、举办国际级大型赛事的体育建筑以及文化与教育建筑等5大专题展区,借助模型、多媒体等场景化展示方式,通过相应的主题论坛,由内而外解读这些丰碑式项目,并对建筑如何更好地服务人民物质文化需求、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的探讨与思考。
除上述专题展区外,特展区的内容精彩纷呈:被誉为威尼斯双年展必看展馆的“我们的乡村”特展亮相CADE2019,诸多精彩设计装置首次呈现在国内观众面前。该展览试图找寻乡土被遗忘的价值和被忽视的可能性,由此洞见中国美丽田园的未来。
另一特展区则首次为观众揭秘了备受关注的由崔愷院士、王建国院士等十余位建筑大师共同参与的第十一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专题展。展览精选项目园区不同区块的建设规划,汇聚建筑改造、自然环境与人居的结合、历史性遗迹的保护性开发等多个热点话题;在园博园的“小世界”中,建筑设计大师们施展身手,诠释各自对于建筑设计的不同洞见。
由风语筑独家策划支持的建筑模型博物馆精品展,则通过精挑细选的建筑模型精品展览,为建筑学者们提供发挥学术价值和艺术审美的平台。
由BAU和德国百年建筑杂志《建筑世界》共同带来的BCC国际建筑科技大会以及15场CADE建筑师主题沙龙活动贯穿4天的展期。
今年的BCC,不仅有上海世茂深坑酒店的首席设计师Martin Jochman、伦敦蛇形画廊建筑师石上纯也、丹麦BIG设计事务所合伙人Kai-Uwe Bergmann、德国GMP建筑事务所联合创始人Stephan Schütz等十余位全球建筑大师,更有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晓江、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祁斌、女性先锋建筑师刘珩以及德国科隆RSAA事务所合伙人及主持建筑师庄子玉等代表不同建筑设计实践领域的中国建筑设计师,带来他们对全球建筑设计领域的最新见解,在探讨与碰撞中推动学术交流与产业升级。
“新发展理念下的中国当代建筑设计展区”由中国建筑学会建筑传媒学术委员会策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崔愷担任总策划。展览由院士作品联展、建筑与创新发展、建筑与协调发展、建筑与绿色发展、建筑与开放发展、建筑与共享发展六大部分组成,近百家包括设计院、院校、设计企业、独立建筑师事务所在内的参展单位,共展出作品247个。
本次展览希望将这些优秀作品呈现给大众,进一步强化新发展理念在建筑领域的理论内涵,展现新发展理念对实践的重大作用,为将来新发展理念全面指导下的中国建筑发展提供借鉴。
开幕式后的四天时间内共举办了多场专题沙龙。
“建筑以人为本-Active House研究与实践”的主题沙龙上,数位大咖围绕Active House“普适 朴实 普世”的核心理念,倡导建筑设计回归以人为本,以经典案例切入演讲,为现场人员带来一场与众不同的沙龙体验。同时为建筑师提供国际化的思维视角与多样化的交流平台,以推动我国健康建筑、节能建筑奠基,集航空、高铁、地铁、地面公交等多元交通方式联动的航空综合交通枢纽发展。北京建院机场建筑研究中心、《建筑学报》杂志社、中建西南院交通建筑设计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面向未来的航空综合交通枢纽”主题沙龙;华建集团联合国内多家设计企业举办“颠覆传统的垂直城市:超高层建筑设计沙龙”,通过超高层项目案例,以多元化的视角重新认识巨型高层建筑,从综合性与复合型、地标的识别性、技术与工程的挑战性等方面畅谈交流。 (联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