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不是新生事物,但对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探索却从未停止。
10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一时间,区块链火爆了朋友圈,不管是区块链业界人士还是业外人士,都对区块链产生了浓厚兴趣。
区块链技术是指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库。该数据库系统以数据块为单位存储数据,这就是“区块”;按照时间顺序,不同区块之间通过某种算法相连,这就是“链”,两者合起来就是“区块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全球著名债券评级机构穆迪曾给出过127个区块链案例,而在众多应用当中,又属供应链金融服务领域备受瞩目,商业化落地的进展较快。
当前,供应链金融服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瓶颈,主要体现在整个供应链行业对外的透明度低、交易成本高以及核心企业信用转移难,而这些问题有望通过合理运用区块链技术得到解决,并促进供应链金融服务价值链的重塑。
价值一:区块链提高行业透明度
当前建筑行业供应链各交易主体关联性不强、交易信息脱钩现象严重。区块链可整合供应链各交易主体,针对发生的交易信息上链,由所有链上组织共同维护一个公共账本,每一笔交易背后都有一套完整的共识记账记录。同时,通过数据链上、链下分级加密存储,在数据安全和隐私的前提下,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不可篡改,通过这种链上存储的信息,贯穿整个供应链环节,实现数据在不同应用间更高效地自主流转,提高行业透明度的同时,也大大增加行业监管的便利度。
价值二:区块链降低供应链金融服务交易整体成本
供应链金融业务中,金融机构往往需要花大量的成本来搜集交易信息以及调查交易的真实性,在生产分散性较高的建筑行业,所花费的代价将会更高。区块链技术具有数据不可篡改的特性,且每一笔记账都有时间戳,使得金融机构可以根据任意一笔交易,进行链上溯源,进而能够轻松了解到贸易的原始形态,如贸易时间、地点、内容、参与方等重要的原始信息,且链上的数据基于多方共同见证,扼杀了修改数据、数据造假的可能性,从而大幅降低业务开展成本。
价值三:区块链促进核心企业信用穿透
在传统的融资过程中,核心企业背书信用会随着应收账款债权的转让不断减弱,所以供应链金融服务大多只发生在与核心企业直接产生贸易关系的一级供应商。区块链技术能够把现实的应收账款债权映射到链上,并能基于现实法律和合规要求实现转让、清算等业务动作。由于区块链的共识机制设计,链上数据不可篡改、可溯源、可承载价值,核心企业背书效益能够沿着可信的融资链路传递,进而解决核心企业信用难以传递到供应链尾端的难题。
筑集采的“筑链智融”平台是专业的建筑行业供应链金融科技服务平台,平台综合运用区块链技术对所有数据上链存证,实现了数据增信效果。平台亦将通过对区块链的不断深入研究,推出创新融资模式,发挥智能合约优势,为供应链金融服务优化不懈努力,为广大中小微企业提供智慧、实惠的融资服务。
供应链战略系列报道(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