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建筑产业现代化

重庆大学原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绪红:

加快“三化”深度融合,推动建筑业绿色化发展

“中国的土木工程、建筑业行业的发展已面临着很重要的瓶颈问题,因此建筑业必须走绿色化的道路。”重庆大学原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主席团成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周绪红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上指出,实现绿色建造,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是必经的道路,从而进一步促进节能减排、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促进行业进步。

周绪红在以《加快建筑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深度融合,推动建筑业绿色化发展》为主题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建筑市场面临着挑战。“中国的土木工程需求量特别大,严重消耗不可再生资源,建材生产带来很大的污染,但回收技术相当落后,中国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大约4亿吨,但建筑垃圾利用率仅为5%。”周绪红说。此外,施工过程的质量通病,导致建筑使用年限大大降低,国家的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低水平低素质的作业使得效率较低,因此中国土木工程的科技含量总体而言是较低的。

中国建筑业的发展面临着挑战。周绪红认为,建筑业必须走绿色化的道路,绿色化是最终的方向。“绿色化发展的目的是追求效率、和谐和持续。”周绪红介绍说,绿色建筑的核心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建造过程无害化,对环境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提供舒适健康的生活空间,人、建筑和自然和谐相处,这是最根本的、最本质的要求。

走绿色建造之路,需要实现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周绪红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介绍。第一,工业化促进建筑业的变革。对于建筑工程来讲,建筑工业化的核心就是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管理科学化。建筑工业化能改变传统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加快建设速度,降低工程的成本,保证建筑工程的品质、功能和质量。第二,信息化实现一体化共享平台。建筑信息化,是运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集成来改造、提升建造方式。信息化贯穿在产品、设计、建造、管理过程中间,实现建造的信息化,要在全产业链上进行整合,在全生命周期的运维过程中使信息共享。第三,智能化实现高度自动化的建造。建筑业智能化,是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在建筑和基础设施的设计、施工和运维中,以智能技术代替需要人类完成复杂工作,实现建筑业的高度自动化。

“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深度融合,才能实现绿色化。”周绪红提出,中国建筑业绿色发展的途径是“三化”的融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工业化是实现绿色化的突破口;工业化必须依赖信息化的管理共享的平台;工业化和信息化是建筑智能化的重要基础;智能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信息化发展的进一步升级。同时,发展工业化建筑体系至关重要。实现智能化工业化,必须有相应的体系,工业化的建筑体系必须有工业化的特征。

在报告的最后,周绪红对中国建筑业的绿色发展提出三个建议。一是政府的引导、政策的鼓励,针对智能化制定新的文件、引导产业的发展。二是行业引领,工程示范。建筑行业应以钢结构建筑为抓手,推动建筑行业实现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协调发展。三是创新驱动,成果引领。实现人工智能很难,需要各个学科交叉、产学研融合、各个行业的配合,通过产学研的配合、多学科的交叉,完善人工智能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从而促进技术创新,推动行业真正的转型升级。 (见习记者 盛媛)

2019-11-28 盛媛 重庆大学原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绪红: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5689.html 1 3 加快“三化”深度融合,推动建筑业绿色化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