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绿色能源和再生资源专业委员会主办、隧道股份上海城建物资有限公司协办,绿智汇-绿色建筑生态链集成服务商承办的上海城博会“绿色能源与绿色建筑未来发展解读”分论坛活动于11月22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
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会长甘忠泽,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副会长杨建荣,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绿色能源和再生资源专委会主任谢斌,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绿色建筑与低碳发展研究所所长张颖,零碳工场大中华区执行董事傅端,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杨松旺,ONYX中国区销售总监杜克春,上海弘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晓光等专家、企业代表出席。
甘忠泽在致辞中提到,随着城市建设进入高峰期,城市建设的能源消耗包括建筑材料生产等已占到总能耗的20%至30%。利用新能源代替传统能源为建筑供能势在必行。能源与建筑的结合,颠覆性地改变了建筑只能耗费能源的历史,这不仅是能源产业和建筑产业的共赢,更是建筑艺术与能源思想的双重变革。希望通过今天的论坛,大家能够充分探讨国内外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技术标准与政策措施、最新科技成果、先进理念等,深入推进建筑节能技术体系创新,全面提升建筑综合质量与性能,共同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来自绿色建筑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代表在专题报告环节,带来低碳社区、建筑能源管理等方面的新技术、新趋势。
张颖在《新能源技术在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的对比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新能源发展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常规水电发展放缓、抽水蓄能电站推进有序;二是风电和光伏发电成本显著降低;三是生物质发电发展迅速、技术取得新突破。同时她还从新能源技术角度出发,分析了各国绿建标准新能源的贡献率比对。
傅端分析了英国在净零碳发展中的标准要求,以贝丁顿社区为例,从材料等方面计算碳排放量,实现和追求最大舒适度-高品质健康生活方式。
杨松旺从未来城市能源生产与消费方式变革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光伏建材的多功能化。光伏建筑对光伏电池在安装角度灵活等方面有要求。他介绍了新型太阳能电池在建筑领域里的广泛应用,如光能电池尤其适合用作无线传感器节点的电力来源等。
杜克春在《光伏玻璃应用场景及发展趋势》报告中指出,光伏玻璃的应用不仅在新建建筑,在改造项目中也会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杨晓光在发言中指出,随着光伏/光伏+在建筑中的不断应用,建筑的属性将更丰富,辅以物联网技术等手段,将提供更多的高效、优化经济选择,向低碳负碳建筑进发。
专题报告后,分论坛进入现场高峰对话环节。上海林同炎李国豪土建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陆峥嵘、傅端、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材料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赵斌元、英利集团光伏与建筑一体化研究院院长张翼飞等四位专家围绕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的发展前景各抒己见,并与观众进行交流。
(记者 胡婧琛 通讯员 贺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