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作为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设计分会会长、中国建设科技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的文兵,近日对建筑设计企业未来的发展,尤其是对当下的三大热点全过程工程咨询、工程总承包以及建筑师负责制给出了非常全面的政策梳理、推进情况、认识误区以及发展建议,对建筑设计行业及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参考作用。
中国建筑业正面临三十年未有之变局,“新常态”下,整个产业链在过去三十年中逐渐形成的利益格局正在被打破,要形成新的稳定的利益格局需要一段时间来磨合。在新的利益格局形成的过程中,整个产业链中包括监理、施工、项目管理等行业的企业都在积极行动、主动发声、扩大影响,根本目标就是希望在未来重塑的产业链利益格局中,能够占据有利的位置。相较而言,建筑设计行业的声音是最小的,近三十年的“幸福”生活,磨灭了众多行业从业者的锐气,甚至在面临“建筑师负责制”这样的提升行业在产业链中地位的制度,在行业内也遇到相当强烈的反对,尤其是建筑师们的反对声音比较大。
当前,整个建筑设计行业需要上下一心,明白我们所处的格局和我们所面临的危机,对行业在建筑品质提升、建造成本控制及产业链整合所具有的积极作用和能力需要有充分的认识,并形成共识,在此基础上主动发声、积极扩大影响,努力地服务政府改革,争取新出的各种改革政策能够充分发挥建筑设计行业的作用和能力,在产业链价值重塑的过程中,争取到我们应有的地位。
近期大家关注的问题都集中在三个热点:全过程工程咨询、工程总承包和建筑师负责制。说明大家都认识到,这三个热点是行业升级的三个方向,希望通过这三种业务模式,提升自己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并进而创造新的价值,获得新的发展。但如何理解这三个热点?如何践行这三个热点?大家普遍比较迷惑,我也处在迷惑中,但平时确实也在思考。不是标准答案,希望通过同行交流能够形成真正的“标准答案”,从而指导行业的发展。
我对这三个热点问题的思考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政策脉络、认识、建议。
01 政策脉络
政策脉络梳理清楚,有利于我们认识政府对这三个热点的态度。
这三个热点都一脉相承于两个重要文件:一是2016年2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和2017年2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文)。
落实全过程工程咨询的文件已出,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进一步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投资规〔2019〕515号,这份文件把全过程咨询切成了两部分:投资决策综合性咨询和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虽然分割,但因为很多建筑设计企业以前都具有发改委发的甲级咨询资质,所以将这两个部分统一起来做并没有太大的障碍。这份文件明确了全过程工程咨询的六个工作内容:招标代理、勘察、设计、监理、造价咨询和项目管理。政府还在组织行业专家准备全过程工程咨询的示范合同文本和服务技术标准。关于全过程工程咨询的政策在逐渐落地。
工程总承包相应的政策也在落地。2016年5月住建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工程总承包发展的若干意见》(建市〔2016〕93号),2018年7月住建部又发布《关于同意上海深圳开展工程总承包企业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试点的函》,今年5月,发改委与住建部发布《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此稿明确提出政府投资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文件编制单位及其评估单位,不得成为该项目的工程总承包单位。这次,我们行业表现得既积极又团结,积极主动与政府沟通,合理的建议应该已被行业主管部门采纳,公开设计成果的设计企业应该有参与工程总承包的机会。
建筑师负责制的推动相对慢,也发布过征求意见稿,但目前依然没有往前推进。主要原因在我们自己身上(我们认为责任太大,担不起),苦主无意,政府也不会强推。有些城市在住建部的支持下已开展试点,如厦门、上海、雄安等。目前来看,雄安新区的试点提出最晚,政策更全面些,新区提出所有项目都推行建筑师负责制。我仔细学习了其办法,雄安推行的是以建筑师负责制为基础的全过程工程咨询,这也提醒我们,没有孤立的建筑师负责制,这一制度一定会结合某种具体的业务模式存在。
据了解,对选择三个热点作为企业升级发展方向的企业而言,下一步还有三个利好:一是政府在研究立项前招标选定设计单位,如果这能确定,设计单位做全过程工程咨询就完全没有障碍了;二是公开前期设计咨询资料的设计企业可以参与工程总承包;三是9月15日,国办转发住建部文件《关于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升建筑工程品质的指导意见》(国办函〔2019〕92号),这个文件中的每一条意见,都有具体落实的部委。文件中明确提出:在民用建筑工程中推进建筑师负责制,赋予建筑师代表建设单位签发指令和认可工程的权利。这是第一次在政府文件里明确提出建筑师负责制,并明确提出建筑师的两项权利。这个文件发布后,建筑师负责制的落地速度应该会加快。
通过对政策脉络的梳理,我们能清晰地了解,政府对推动这三个热点政策是循序渐进、坚定不移的。我们行业所要做的,就是要统一认识:这三个热点是行业的未来。尤其是建筑师负责制,是标定行业地位的、一锤定音的制度。我们需要积极、正面地去应对,参与到政策的制定中去。从能够更好发挥行业作用,促进建设质量、成本控制,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的角度,在政策制定中积极为政府出谋划策。争取把行业命运掌握在行业自己的手中。
02认识
(一)为何政府要推动这三个热点政策的制定?
核心要解决的,是五方责任主体导致的管理“碎片化”问题。五方主体就是没有主体,无人对建造的整体负责,从而导致建设管理过程内耗大、难追责,质量、进度、成本均难以控制,建筑品质也无法保证。有必要将我国传统的五方责任主体简化:建设方、全过程工程咨询方、工程总承包方。全过程工程咨询方对整个项目的成本、质量、过程负责,是对业主负责的项目统筹者,责任大,权利大,发展前景也大。
(二)三个热点政策的推进是行业的重大机遇。
建筑设计企业需要充分自信我们是最适合统筹建设全过程的角色为什么政府在推动全过程工程咨询和工程总承包时,始终不忘提及要提高建筑师在民用建筑工程中的主导作用,就是因为设计行业在建筑业各参与方中虽然最小、资源掌握最少,但有两个很特殊的地位:一是从工程纵向看,我们既处在产业链前端,又贯穿整个产业链,对项目的整体了解度最高;二是从建筑业各参与方横向看,我们居于轴心和集成者的特殊地位,业主、政府、施工方的话语权比我们大,掌握资源也比我们多,但他们相互之间发生联系要通过我们的图纸,他们的想法实现要通过我们的图纸。我们行业居于项目前端,全过程的特征决定了我们的轴心和集成地位,决定了我们是最适合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方,也决定了我们行业中项目管理能力强的企业有能力向工程公司转型。
但是适合不等于就是。深圳目前多数工程咨询业务都是由监理公司承担就是证明,如果我们没有对当前产业链格局的认识,不积极谋划、面对,自己的“田”被别人种的结果会成为必然。当然也不必担心监理企业,深圳当前的咨询业务集中在施工阶段,监理企业有机会,但这并不是真正的全过程工程咨询,起不到政府希望的统筹工程全过程的作用。真正需要面对的竞争者是项目管理企业。但只要我们能够打造出统筹协调项目的能力,进而发挥出建筑设计在项目全过程中的轴心、集成作用,“田”一定会给设计企业来“种”的。
(下转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