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设计

面向未来的创作之路

2019年度“3+X”建筑创作交流活动在武汉举办

由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联合创立的“3+X”建筑创作论坛于11月20日在武汉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举办。来自四院的200多位建筑师参会,共同展望建筑创作的未来。

“3+X”建筑创作交流活动由华建集团、北京院和中国院共同发起和主办,“3”代表三个大院,“X”代表每年不同的参与单位,今年已是第十三届。十多年来,活动的内容和范围不断扩展,“3+X”已经成为建筑师们沟通交流的桥梁,也是了解行业最新技术动态的渠道。

行业和市场都对建筑设计与建造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师负责制”等政策的持续推进也给建筑创作带来了多角度、多层次的挑战。如何在创意、创新的基础上探索精准、高效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如何掌控建筑的未来是本次活动想要探讨的话题。本次活动在中南院报告厅举办,由华建集团科创中心副主任、创作研究中心主任高文艳主持,华建集团上海院首席总建筑师陈国亮、北京院总建筑师邵韦平、中国院执行总建筑师汪恒、中南院副总经理尹勤旺分别代表与会单位致辞,他们再次肯定了“3+X”建筑创作交流活动的意义和对建筑创作的推动作用,认为这一活动为建筑师们提供了面对面交流作品、交流思想、展开对话的平台,在行业内起到一定的引领带头作用。

会上,来自4家设计单位的8位建筑师从创作的角度切入,做了发言,各院总建筑师对发言进行了点评。

华建集团的主持和点评专家是华建集团华东总院总建筑师郭建祥,发言建筑师为华建上海院总建筑师助理、创作中心副主任苏昶和华建都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创作中心主创建筑师王彬。

苏昶的演讲题目为“面向未来的创作”。他认为未来创作中需要思考的核心问题是在满足功能和审美需求的同时,更多地关注使用者的精神感受,使其感到愉悦并产生情感共鸣,并通过三个建成案例展现了他在创作过程中的尝试和体会。在湖南美术馆项目中通过寻求设计与地域、文化的关系传达隐喻的情感;在唐镇新市镇C-03B-01地块配套中学项目中创造出开放连续的交流空间,为师生提供全新的教学体验;上海张江人工智能展厅通过屋面、铺地等的创新,营造出能够感受未来的奇妙场景。

王彬的演讲题目是“妥协与希望”。他谈到,与过去相比,结构、景观等相关专业从建筑学范畴中逐渐剥离,建筑师的话语权受到挑战,在妥协中找到希望的核心是超越技术和美学的,能够在当下开辟新战场的创造力。他以大西安新中心新轴线东段地下空间设计为例,为大家分享了如何突破传统的设计模式,在设计过程中引入超越设计范畴的X——专题研究和宏观规划,使其与空间设计相结合,实现项目的成功推进。

北京院的点评专家是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叶依谦,发言建筑师为北京院数字技术研究院建筑设计总监田晶和北京院华南设计中心副总建筑师黄皓山。

田晶的演讲题目为“面向未来的创作之路│人”。她首先为大家分享了桂林两江国际机场T2航站楼项目,并对其规划构型和造型、外立面进行了创作解析,展现了如何针对其规模小、机位多的特点,创造出简洁高效的规划构型和富有桂林底蕴的建筑形象。同时通过对现代脑科学和认知心理学等领域研究成果的辅助分析,提出直面未来的不确定因素,主动地在持续变化的外部环境中不断创新,是成为未来创作之人必经之路。

黄皓山的演讲题目为“以小观大——从个人的建筑实践出发看未来的创作之路”,他通过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平潭演艺中心、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体育馆等一系列创作实践,与大家分享了他在创作中的思考。他谈到建筑设计不应局限于建筑实体和技术层面,而是要通过主动的思考对建筑的未来进行再策划,更好地实现建筑的价值。同时他认为前期策划、设计和后期运营的一体化是构建一个理想的完整设计的关键。

中国建筑设计院的点评专家为公司执行总建筑师汪恒,发言建筑师为公司副总建筑师、建筑二院副院长杨金鹏和李兴钢工作室主任建筑师张音玄。

杨金鹏以“集成——面向未来的交通枢纽”为题,通过雄安高铁站、北京城市副中心交通枢纽等项目的创作实践,探讨了面向未来的交通枢纽的设计方向。他谈到在存量经济发展阶段,交通枢纽的建设上呈现出土地资源开发更集约、城市功能更集成、建筑规模越来越大、涉及学科和专业更庞杂等趋势,未来的交通枢纽将是高度集成的微城市,也是整合资源的创造。

张音玄以“与自然交互的建筑”为题,结合李兴钢工作室近年的创作实践:绩溪美术馆、天津大学新校区综合体育馆等,介绍了在面对“丰饶自然”“空白自然”“历史自然”“乏味的城市自然”“废墟自然”等截然不同的场地现状时,采取的一系列即时即地的设计策略,如因借与对话、建立场域、新旧相生、批判与自我交互等,阐述“胜景几何”这一设计理念——建筑与自然达到高度交互的状态,并被人所体验和感知,产生一种具有诗意的情境。

中南院主持点评专家为公司首席总建筑师桂学文,演讲建筑师为公司第二设计院总建筑师张韵波和公司第三设计院总建筑师王力。

张韵波以“一场游走于技术与艺术之间的旅行”为题,详细讲述了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鄂州机场项目的设计过程。他认为建筑的未来不仅是创意,而是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而鄂州机场正是一个技术与艺术高度集合的复杂系统,它集合了航空规划、建筑设计、系统设备、物流设计以及各方的智慧,解决了转运时间紧、规模大、货量种类不确定等难点,是一次全专业、跨学科、理性思考的正向设计。

王力在《遇见未来》的演讲中谈到了未来的场在人们印象中是有如科幻电影一般的画面。而建筑师正在通过技术和创造力,在现实的二维空间基础上将科幻画面打造成现实场景。并通过杭州东站、杭州黄龙游泳跳水馆、中国动漫博物馆和杭州电竞馆等几个实例,具体讲解建筑师是如何在尊重地域性的基础之上,采用相宜的设计手法实现了“现实”和“未来”的共融。“我们无法遇见未来,我们已经遇见未来”。

(司建歆)

2019-12-02 2019年度“3+X”建筑创作交流活动在武汉举办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5731.html 1 3 面向未来的创作之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