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武英
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无论国有大企业还是民营事务所,近一年多来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感觉:上海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很忙。从去年底的改革开放40周年行业系列人物推举、全国勘察设计大师的推荐、优秀勘察设计评选、优秀青年勘察设计师评选、勘察设计中级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首届上海市高校大学生建筑设计作品竞赛等系列活动的开展,策划、提议并成立了北京、上海、深圳、武汉“设计之都工程设计产业联盟”“长三角区域勘察设计同业协会联盟”,协会成立了民营、勘察、建筑、市政、施工图、园林景观分会并开展了多次活动;举办“大师讲坛”、走访了上百家会员单位,与上级主管部门和行业同业协会加强走访、沟通交流等等,让行业同仁谈到协会的时候,第一个字是“忙”,第二个字是“赞”。如果要问这是什么情况?那就是去年7月上勘协新来了一位常务副秘书长忻国樑。
在今年的协会年会即将召开之际,本报记者抽空对这位“超人”做了采访,看他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是如何开展协会工作的。
记者:您是从去年才到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任职,一年多的时间您对勘察设计行业及协会工作有怎样的认识?
忻国樑:过去我在管理部门工作时,比较熟悉施工行业。之前我也做过几年装饰装修行业协会的工作,去年受命来到上勘协,对我来讲也在不断熟悉和学习过程中。经过一年的工作,我对勘察设计也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总体来看,我觉得这是一个智力、技术、人才高度集中的高端行业和产业,因此协会的工作需要充分认识到行业特点并围绕行业和企业的切身需求来开展。
对于协会工作,我一直认为协会的生存靠影响力,协会价值靠活动力,协会进步靠自发力,协会工作靠市场力,协会凝聚靠统领力,协会原则靠协商力。协会作为第三方组织,要做政府、市场和企业做不到的事,有为才能有位。
记者:所以您虽然到任时间不长,但却在原来协会工作的基础上做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请谈谈您的工作思路,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忻国樑:最近一年多的时间,协会的工作主要着手于从外围、会员和内部三个方面做工作。对外,主要是与行业管理部门、各级同业协会之间建立起广泛的联系,对会员服务方面主要从人才梯队建设的角度,行业协会本身从组织机构建设和工作人员年轻化、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方面开展工作。
记者:那首先请谈谈外围关系建设方面的工作?
忻国樑:要做好协会工作,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要与兄弟协会建立起交流合作机制。为此,一年来我们在建立外围关系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比如加强与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的走动,与上海相关部门的联动,与各地同业协会的互动,让上海的工作成为全行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才能跨区域合作,实现互联、互通、互认、互惠共赢。具体而言,在上海协会倡议下,在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及相关城市工程设计管理部门和协会的支持下,成立了两个联盟,一个是北京、上海、深圳、武汉“设计之都工程设计产业联盟”,另一个是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长三角区域勘察设计同业协会联盟”。两个联盟的成立,将打破区域壁垒、促进行业企业和专业人员交流合作,也为全国加快推进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的市场起到表率作用。
记者:在人才梯队建设方面又做了哪些工作呢?
忻国樑:协会着眼于行业未来发展的长远需要,坚定实施人才战略,积极储备优秀专业人才,将人才梯队建设作为协会工作的重要内容,分五个层级构筑人才梯队,即设计专业的优秀大学生、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优秀中青年设计师、上海市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本项目正积极争取立项)和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协会将持续抓好人才梯队建设工作,对关键人才加以重点培养,以增加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的储备厚度,筑就上海的人才高地,保持企业在未来市场上的人才竞争优势。
大师层面,受政府主管部门委托,协会配合开展第九批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推选工作。同时上海市也在筹备开展地方大师的推选工作,目前也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认可,在积极推进中;青年人才方面,今年在建筑时报社的支持下开展了“2019上海优秀青年工程勘察设计师评选”(评选活动情况及获奖名单详见本期第六版),评选口号是“今日的新秀,明天的大师”,为青年成才建立通道,也为大师储备人才;今年协会争取到了工程系列中级职称评审工作,对广大会员单位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提供了必需的服务,得到广泛好评;未来人才方面,今年开展了“全筑杯·首届上海市高校大学生建筑设计作品竞赛”,汇聚了上海市几乎所有含有建筑及工程专业的院校,与各高校建立起了友谊,在高校大学生中做好行业和企业的宣传工作,为行业培养预备人才。
记者:协会组织机构建设和内部管理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如何推进人员“三化”建设的?
忻国樑:组织机构建设方面,重点在完善分支机构设置,其中工程勘察与岩土分会、民营企业分会、施工图审查分会已完成换届,新成立了市政工程分会、标识设计分会,建筑工程分会、园林和生态环境分会正在筹备中也即将召开成立大会,另外还在酝酿成立历史建筑保护分会、室内外环境设计分会、建筑幕墙设计分会、建筑智能化与信息化分会等。通过分支机构的建设,协会的工作才能沉下去,到达更多会员层面。
在协会内部人员结构调整方面,秘书处团队在进行年轻化、职业化、专业化,在岗人员平均年龄已从一年前的63岁降至目前的51岁,团队的精神面貌和工作效率大幅提高。
在推进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方面,秘书处经过多次反复修订与讨论,协会61个管理制度汇编成五个分册,于下半年开始试行。秘书处对工作人员还组织了定岗定编定责,开始试行绩效考核,根据会长会议精神调整了员工经济收入和福利待遇,为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员工搭建起广阔的发展平台。今后,秘书处将动态完善和修订管理制度,以持续提高协会的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记者:此外,协会从示范引领方面,比如评优、优秀企业推广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忻国樑:去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协会开展了“致敬先行者,喝彩新征程”活动,表彰在此过程中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个人;今年,为隆重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协会配合中设协进行了行业先进单位、个人和项目系列奖的推举工作;今年协会还开展了优秀勘察设计的评选工作,申报项目比上届提高60%。此外还与上海市住宅修缮工程质量事务中心联合举办旧住房改造设计作品征集评选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在行业内树立典范标杆,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也为提升会员单位的品牌形象和拓展业务创造了有利条件,深受会员单位赞誉。
记者:一年多的时间,协会能完成这么多丰富而有实效的工作,所以才能得到会员单位的支持,也验证了您一直重复的那句话,“只有有求必应,才能一呼百应”,我也给一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