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业界·资讯

推动设计服务 提升生活品质

第六届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落幕

12月17日,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共同主办的第六届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决赛(综合评审)在南京落幕。职业组、学生组共19项优秀作品进入决赛,最终产生紫金奖金奖4名、银奖6名、铜奖9名。现场,部分创作团队代表还与意向合作单位签署项目合作协议。

“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始自2014年,已举办5届,成为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赛事。本届大赛以“宜居家园·美好生活”为主题,由参赛者自行选址、真题实做。选题可大可小,可以是住区、街区、公共空间等与“宜居”和“家园”密切关联、老百姓有切身感受的任何空间。设计内容可为设施改善、功能提升、环境优化等改造、扩建或新建,也可为建筑、景观等单项设计,或城市综合设计,鼓励对既有住区集成改善、小微空间改造、城市街区更新等提出综合设计方案。旨在围绕现实生活的宜居性改善,以系统提升城市宜居性、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目标,聚焦城市美好生活,注重人本视角,以提升“家园宜居性”为切入点,通过“有温度”“场所感”的设计,改善和提升适用性、宜居性和空间品质,促进全龄友好、人文共享、绿色安全的美好家园建设与共治共享,推动设计服务生活、改变生活、提升生活,让城市更加宜居美好,更具包容性和文化性,增加老百姓的幸福感、归属感和对城市的热爱。

大赛分设职业组、学生组和公众组。参赛者可为个人、团队或单位,鼓励组成跨专业的团队参赛。大赛设紫金奖、优秀作品奖两类奖项,奖额逾100万元。还特设“创意孵化基金”,支持优秀设计作品落地实施。获得职业组“优秀作品奖”二等奖及以上奖项,将作为“江苏省紫金文化创意人才”“江苏省优秀青年建筑师”等相关人才评选的优先推荐条件。

本届大赛共收到有效报名1759件,提交有效作品1475件,有204所院校、237家设计机构、6030余人次参与;作品来自国内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此外,美国、英国、西班牙、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国家也有选手参赛。相比2018年,本届大赛有效报名数量增长36.0%,有效作品数量增长44.9%。

决赛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建国以及设计大师赵元超、张应鹏、章明等业内知名专家及文化界人士担任专家评委。当天,经初赛(专业评审)产生的职业组和学生组共19项优秀作品进入决赛。决赛作品进行“作品展示”和“现场问答”两个环节的现场角逐,由专家评委、行业评委、媒体评委共同打分,现场观众作为大众评委投票,最终产生金奖4名、银奖6名及铜奖9名。其中,华侨大学《船底之歌——船底人聚落空间重塑》、江南大学《面向未来社区振兴起搏器设计探索》夺得学生组金奖,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待的一万种可能》、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垂直街道”——空中坊巷》获得职业组金奖。在本届大赛赛程中,多个参赛作品得到创作所在地的认可,为此,在决赛现场的项目落地签约仪式上,部分创作团队代表还与意向合作单位进行了项目合作协议的签署。

“有人关注社会生活,有人关注未来技术,有人关注历史文化,有人关注弱势群体……我觉得这些都是我们该关注的。建筑师、设计师本身就是筑梦人,让城市生活更美好就是我们的初心。”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西北院总建筑师赵元超在现场表示,过去的建筑设计过于专业化,今天终于走向生活,“我们的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最终用户是广大人民,通过比赛这种形式,让大众更广泛地参与进来,让设计真正走向实践”。

(吴向明)

2019-12-30 第六届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落幕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6078.html 1 3 推动设计服务 提升生活品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