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各地“两会”明晰今年基建路线图

本报讯 1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第四次全体会议,要求各地区要加快发行和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推动在建工程建设和具备条件项目及早开工,带动扩大有效投资。

近期,各地区地方两会、地方经济工作会议正密集召开。2020年地方经济方面,“稳增长”位列多地经济工作首要位置,地方政府多数强调通过稳投资和推动消费升级来稳定经济增长。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切实增加有效投资。加快交通、新型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等领域投资,加强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市政管网、城市停车场等建设。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精准支持重点项目融资。健全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长效机制。

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2020年的主要任务包括:启动建设浦东国际机场四期工程,基本建成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和亚太航空枢纽港,启动建设浦东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设机场联络线、崇明线、14号线等172公里轨道交通线,建成10号线二期、15号线、18号线部分区段共67公里轨道交通线;完成100公里架空线入地及合杆整治;加快建设世博文化公园等公共文化设施,加快推进徐家汇体育公园、浦东专业足球场建设,新建改建健身步道100条;新建绿地1200公顷、城市绿道200公里、立体绿化40万平方米等。

作为首个GDP站上10万亿元台阶的省份,广东省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推进广汕汕、广湛、赣深等高铁建设,力争开工深茂铁路深江段、深南高铁江肇段、深汕高铁、揭阳疏港铁路、瑞梅铁路,建成广州南沙港铁路、广州东北货车外绕线、广清城际一期。加快湛江、韶关、珠海等机场项目建设,开工建设深圳机场三跑道,推进广州白云机场三期、珠三角枢纽机场前期工作。推进惠州太平岭核电、陆丰核电、阳西电厂、大埔电厂二期等能源项目,实现天然气主干管网地市全覆盖等。

湖北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则将“基建”分为“老”与“新”,一方面巩固提升“老基建”,根本解决高铁短板问题,根本解决公路运输体系不优问题,根本解决航空发展滞后问题,根本解决“水袋子”“旱包子”问题,根本解决能源瓶颈制约问题。另一方面,也提出超前布局“新基建”,改造提升基于互联网的教育、医疗等网络硬件平台,加快5G、工业互联网、冷链物流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重庆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今年,重庆将以构建综合交通枢纽为目标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将重点构建“米”字型高铁网,按照“五年全开工、十年全开通”目标,深入实施高铁建设五年行动方案,加快郑万高铁、渝昆高铁、渝湘高铁主城至黔江段建设。开工建设成渝中线、渝万、渝西高铁,开展渝汉、渝贵、兰渝等高铁前期工作,统筹推进重庆东站、重庆站等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事实上,在稳增长方面,多地已经按下全年稳投资重大项目的“启动键”。今年刚开年,江苏、重庆、安徽、河南等多地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就迎来集中开工,多地开工项目涉及投资规模达到数千亿。 (本报综合报道)

2020-01-20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6359.html 1 3 各地“两会”明晰今年基建路线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