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高青
回望2019年,有人说是建材家居行业“过去十年最差的一年”:经济整体放缓,房地产市场下行,家居消费疲软……中国建材家居企业经历了自2008年以来市场最惨淡的一年。“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确实,过去一年,如漫漫长夜,建材人备受煎熬;但前行路上,我们依然看到了很多令人振奋的东西:绿色发展、装配式装修、智能家居、投资扩张……让我们如沐灿烂星河,对行业的明天充满期待。
关键词一:绿色发展
当下,“绿色发展”与“高质量发展”一样,成为建材家居业的热词。在2019年的全国两会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到“要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城市垃圾分类处置,加强污染防治,推动绿色发展”,引起广泛关注。在2019国际绿色建筑建材(上海)博览会上,绿色发展的理念特别醒目:该届展会设建筑节能、装配式建筑及部品件、内外墙系统、室内装饰、阻燃材料等多个专题板块,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案等层出不穷,令人眼界大开。在为期3天的展会中,吸引了1000多家国内外品牌企业参展,展示规模达到7万平方米。2019年9月,工信部网站发布了第四批绿色制造名单,海螺、中联、南方等20家水泥企业入选,展现了建材企业“绿色发展”的风采。
评点: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新内涵。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建材家居行业进一步推广绿色建材应用、发展绿色建筑是时代的紧迫要求。绿色发展也成为拉动绿色消费、加快转型行业升级的必由之路。业内人士指出,说到建材行业的绿色发展就绕不开环保。有些企业过去拿环保不当回事,但现在全国已没有环保“洼地”了。现在,全国各地没有哪个地方的环保是投机取巧的,而且环保是越来越严格,这个成本是很高的。所以,对于建材行业来说,要想降下成本,最大的课题就是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也是绿色发展题中应有之义。
关键词二:存量房时代
在家装中,老房二手房市场的占比在2018年首次超过新房市场,标志着国内家装市场已经进入存量房时代。旧改掀热潮:2019年3月,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发出《关于做好2019年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通知》,部署旧改工作;6月和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经济工作会议均提出: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将其作为稳增长的重要内容。据估算,全国待改造老旧小区面积约40亿平方米,旧改总盘子将达4万亿元左右……旧改市场和整体翻新改造市场将迎来“风口”。旧改的项目主要集中于房屋修缮、管线与消防整治、外立面与绿化景观、社区基础设施及市政道路维修等工程,将为防水、保温、管材、涂料等建材与施工企业提供巨大市场机遇。
评点:目前我国重点一二线城市存量住宅普遍进入“老龄化”阶段,城市内存量住宅中,15年以上楼龄占比超35%,且20年以上楼龄占比超20%的城市有12个,均为发展起步早、能级高的重点一二线城市。未来,老旧小区改造及物业管理是房企新的增长点。面对存量房时代,装企准备好了吗?将迎来哪些挑战?业内专家认为,最大的挑战最起码有两个:一是供应链薄弱,产品竞争力不足。装企的供应链整合尚处在较为原始的状态,本地化整合加上部分的厂家直采,同一城市的装企,供应链基本上是差不多的。从业主需求研究,到设计、产品搭配组合、价格竞争力,尚未形成成熟的产品研发机制和体系。二是软装。存量房市场中,软装是重要的产品包,一旦突破,客单价和净利润将得到明显的提升。软装和家装看似近亲,但跨越的难度十分大。有些装企已经设立软装达10年时间,但到现在并没有发展到预期的水平,规模依然较小。软装的海量SKU,需要较大的展示面积和客户场景体验式消费,对于家装公司而言,是亟待攻克的课题。
关键词三:全装修
当前,我国房地产行业正在鼓励推广全装修房。“全装修”模式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建筑装修一体化、现场施工批量化、资源节约最大化、装修理念科学个性化、售后服务明晰化等等。就节约资源方面,有专家测算,住宅装饰装修平均1户产生2吨垃圾,其中有85%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资源。目前全国每年大约有2000万户进行装修改造,1年将浪费约3400万吨可利用资源。无疑,“全装修”模式可大大减少资源的浪费。但随着“全装修”模式的深入推进,一些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南京富力十号小区的40余户业主因小区开发商未完成精装修承诺将其告上法庭,经法院判决,富力地产需退还每户购房者20万元左右的装修价差,整个小区赔偿金额高达2亿元;成都地区50多家楼盘的上千名业主,就楼盘精装修问题进行维权;武汉因有开发商为去库存将后期销售的全装修房屋改为毛坯房,并相应降低了房屋售价,引发老业主维权,造成近20个楼盘掀起装修维权潮……
评点:自2016年以来,全国各地不断出台关于推进“全装修”住宅交付模式的政策,意在推进房地产行业一体化、科学化、批量化的集约装修发展,这是一件好事。但是,从目前的推进情况来看,良好的愿望与现实依然存在着一些“偏差”,三方面问题不容忽视。一是消费者层面。首先,消费者对于全装修房的认可还需要过程。目前不少购房者仍倾向于购买毛坯房,然后自己来装修。二是开发商层面。首先,部分开发商装修能力不足,交付的全装修住宅存在质量问题,例如墙体开裂、地板渗水、水管漏水、门窗质量问题等,使用劣质材料、做工粗糙等,甚至还存在开发商拖延维修、同一问题反复维修的情形。其次,开发商前期宣传的住房样图和交付到业主手里的实际住宅不符。三是行业自律和市场监管层面。由于全装修房市场的信用体系建设尚处于摸索发展阶段,对市场主体的有效监督和约束机制尚未完善。尽管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全装修”这个大趋势不会因此而改变。随着市场的不断规范和完善,“叫好又叫座”的“全装修”时代依然令人期待。
关键词四:岩板
不知何时,岩板的风头盖过了大板。2018年还是“无大板,不大牌”,2019年就变成了“无岩板,不大牌”。当然,岩板不是大板穿了件“马夹”。行业专家这样解释:“大板、岩板有所不同,而且有本质的区别。”从性能来看,大板的表面硬度、抗折强度,都非常高,都能够达到“双零”吸水率,远胜于普通规格的瓷砖,但其坯体却不一定是通体;岩板则不同,其一,由于其后期的加工需要,其强度、硬度远胜于大板,而且耐酸碱,零甲醛;其二,其坯体一定是通体,要做到“表里如一”,以方便后期的加工应用。无疑,岩板是大板的升级版,是在大板的基础之上迭代、演进而来。如果说大板是1.0版,那么岩板就是2.0版。
评点:业界之所以纷纷看好岩板市场,理由可能各不相同,但下面两点无疑是关键。第一,跨界争夺新的市场空间。当前,建陶市场极度饱和,产能过剩,竞争激烈。在传统陶瓷砖领域,无论怎么样创新、推出怎样的新产品,都难以有大的突破,而大规格岩板则可以利用陶瓷产品的优异性能和技术优势,进行跨界创新,进入家具、厨卫等领域,与天然石材、大理石、人造石、人造板材等进行替代与反替代的市场竞争。由于岩板产品绿色、健康、环保,在规格上又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因此,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第二,岩板是未来家居市场的趋势性产品。在当前的家居空间装修中,常见的材料有陶瓷、金属、木材、天然石材、人造石材、人造板材、布艺、塑料、皮革、涂料等。在上述装修材料当中,作为非金属无机材料的陶瓷类岩板,无疑具有较大的材料性能优势,成为家居装修领域的“新风口”。从传统规格的瓷砖到陶瓷薄板,再从陶瓷大板到陶瓷岩板,不仅仅是陶瓷装备的突破、行业产品的创新,更是行业边界的拓展和终端消费群体的升级。可以预见,未来的家居市场,岩板的市场份额一定会越来越大。
关键词五: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已经是被本报连续第四年列为年度关键词了。近年来,随着智能家居日益得到国家的重视和支持,目前已经成为六大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工程之一。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我国智能家居市场将保持21.4%的年复合增长率,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近6000亿元。在此背景下,一些传统家居企业加快了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布局速度。去年以来,已经有皮阿诺、顶固集创以及顾家家居、德尔未来等企业宣布加大在智能领域的投资力度,使用募集资金或者自有资金,以设立新公司或者参股的方式,发展智能家居业务;定制领域内,头部企业欧派与尚品宅配的布局更早。
评点:近年来,智能家居市场竞争愈加激烈,而同时关于是否真正落地也一直是业界争论的热点话题。虽然前景诱人,但从目前成效来看,传统家居企业在智能领域的布局并不顺利,部分企业处于亏损状态,行业整体仍未取得乐观成绩。业内人士认为,智能家居市场“不温不火”的一个重要症结在于标准,每个智能品牌都各自为营。各家产品不兼容,这就意味着消费者必须择其一做出选择,选择后想要更换产品也不是易事,这样难以形成体系,获得消费者的倾心。前不久有媒体报道,亚马逊、苹果和谷歌三家企业正在合作,开发一种开源智能家居标准,从而改善智能家居设备的兼容性,简化新设备的开发并确保安全。如若这一项目成功落地,意味着阻碍智能家居这个领域发展的障碍被消除,那么未来智能家居领域的爆发式增长或将指日可待。
“绿色”成为2019国际绿色建筑建材(上海)博览会上的最大亮点
设备的兼容性成为智能家居能否顺利落地的关键
岩板已开始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家具、厨卫等领域
我国家装市场已经进入存量房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