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建材与装饰

建筑陶瓷的迭代与重生

告别“难、乱、惊、冷”的2019年,如今又站在2020年的开头,即将迎来下一个十年。这注定是一个时代的交点,历史的拐点。应用行业迭代模型,基本可以解释过去30多年陶瓷行业发展的规律、近些年行业如“过山车”的成因。而在勇敢面对之后,一团乱麻之中,如何理出头绪,找到出路,才是研究的意义所在。我国建陶行业未来十年将会面临着一场大的蜕变,一地鸡毛之后,谁又将获得重生?

在纠结反复中回归理性

2019年,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在纠结反复中回归理性,重新寻找平衡。

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开局良好,让大家看到了一丝希望。但随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不少建陶企业也开始随之退出。经济学界爆发的“保六之争”,不仅是一道简单的算术题,更是一道需要考验耐力和平衡的艺术题。

在经历2018年断崖式下跌之后,建陶行业2019年的持续下跌应是意料之中,下滑通道已经打开,行业进入到衰退期,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让人意外的是,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却在增长,但纸面上数字的游戏终究不能抚慰大家焦躁的内心。2019年,全球陶瓷产业的重组加剧。科达收购唯高,海欧收购冠军,意达加收购福禄,兴辉跌跌撞撞又与新锦成走到了一起。每一起收购或重组事件,都耐人寻味,各有各的算盘,不过最令人惋惜的是,曾经引领过中国建陶行业的华东台资建陶,那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已逐渐隐退在地平线。

2019年,建陶行业也在积极拥抱资本市场,东鹏成功过会,拿到了资本市场的入门券;宏宇频频增持科达洁能股份;唯美正在曲线进入四通股份;新明珠、乐华与金意陶等也在努力靠近……资本化是2B时代的大势所趋,我们只能顺势而为。

2019年,中板产品异军突起,对瓷片造成了较大的冲击;景观砖的出现,恰逢时机,成为行业一道新的风景线。正当国产36000吨压机推出,大板生产线开始规模化建造之际,印度大板却在低价潜入中国市场,这立即引起了“朝阳大妈”们的警惕,已经有人开始呼吁:被别人反倾销多年,现在终于轮到我们中国来反一反了。其实笔者倒觉得没有必要,未来的全球一体化,不是说只允许我们“走出去”到处卖,还必须打开大门欢迎他们进来。何况,中国建陶产区的转移,必将跨出国界,返销回来。所以,不管是意大利好的原创产品设计和新型装备,还是印度的低价大板,只要我们企业需要,统统都可以拿进来。关着门自己玩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进入到第三次迭代之后,行业所有的边界都将被打破,我们要有起码的自信,就是竞争使人进步。

2019年,广东佛山潭洲展主承办方宣布两展合并,与广州陶瓷工业展和陶博会错开时间举办,“双展之争”的矛盾在经过激烈冲突后,终将回归到理性与价值创新上。总结所谓的“双展之争”,其实是在迭代的过程中,行业从一个平衡抵达另一个平衡必然出现的现象,打破平衡必然会引起纷争。但当各方大佬之间意气之争的硝烟逐渐散去,本来就是“鸡肋”的利益之争已经变得可有可无。冷静下来看看展会的根本问题,并不在于由谁来主办,而是要直指企业的需求,在全球一体化以及大家居的大趋势下,能够为行业搭建一个交流与融合的平台。

借科技革命寻找新的机遇

展望2020年,笔者以为想获得惊喜可能很难,中美贸易战达成协议也只是阶段性的,消耗战是长期的,行业的下跌可能仍将继续,想要前进就准备好“粮草弹药”;想要退出,最好能够提前主动安排妥当,尽力避免伤及他人。

在迭代过程中,传统瓷砖存在被替代危机,需求在转移,市场在萎缩。行业已经很难回到过去,相反,还有可能下滑到50亿平方米左右甚至更低的水平。当然,希望这只是行业的自我警醒与压力测试。到那时,意味着行业有一半的资源将退出或闲置下来。闲置的大量资金、厂房、设备怎么办?行业人员何去何从,出路在哪里?

如果将行业比喻成一颗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那么现在这颗星球在萎缩,容不下这么多生存的企业,头部企业凭借其自身实力或许可以生存得很好,但其他企业该怎么办?能不能找到另一颗星球,让这些退出的企业能够重生?

现在行业的第一次迭代已基本稳定,第二次迭代也还在继续,第三次迭代才刚刚开始,三次迭代其实是叠加在一起的。我们也一直在思考,继第三次迭代之后,行业会不会有第四次迭代?行业更长远的未来在哪里?笔者大胆预测,第四次迭代是科技革命带来的。现在全球正面临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建陶行业不可能缺席,更不会置身事外,应该搭乘科技革命的飞船,通过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装备的研究,结合装配式建筑和智能家居的发展趋势,通往新的星球。

建陶行业的瓷砖产品原有数千亿元的市场,但适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发泡陶瓷,市场规模却有可能过万亿元。而建陶行业基于智能家居市场,还是一个等待探索的未知领域,其巨大的市场潜力有待我们去挖掘。

目前,装配式建筑正方兴未艾,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材料,也在快速迭代之中,那些装配式建筑企业和装配式装修公司,同样期待有更新、更有质感、更便捷、成本更低的材料出现,以取代现有的材料。像彩钢板和SMC这样的材料,都能在装配式建筑中取得一席之地,更何况我们的陶瓷产品呢?陶瓷大板是我们反替代的有力武器,我们要有坚定信念,与人类相处了超万年的陶瓷,更具有亲和力。虽然发泡陶瓷与大板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目前尚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我们相信,通过科技的力量,陶瓷材料将具有无限的可能性。(王勋)

兴辉“联姻”新锦成

2020-01-20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6380.html 1 3 建筑陶瓷的迭代与重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