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A0420200316C版:

有感于辽阔

孟好转

当一条江河汇入大海的时候,我听见大海对江河说:你可以面对辽阔;当一株幼苗从泥土里破土而出的时候,我听见泥土对幼苗说:你可以面对辽阔;当一颗珍珠从蚌壳里闪亮呈现的时候,我听见蚌对珍珠说:你可以面对辽阔;当我在编选《建筑时报》文苑副刊近六年来的诗集,一眼看到了一组诗的标题,顿时欣喜不已、激动不已,当即决定就此用来作为这本书的书名时,我听见了我的心灵在向我诉说:你可以面对辽阔……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天地是如此的辽阔;长风远云、沧海桑田,世界是辽阔的;衣袂飘动、行履错落,生活是辽阔的。正因为有辽阔的天地、辽阔的世界、辽阔的生活,我们才能面对辽阔,才能写出辽阔的诗来。

诗歌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体,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诗歌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形式也越来越新颖。在《建筑时报》的文苑副刊上,我曾经编发过许多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诗歌,这些诗歌的共同特点,就是植根于生活、源于对生活的感悟,不是空泛的赞歌,而是真诚的心声,让人感受到涌动的激情和诗意。出于行业的特点,其中的不少诗歌更加关注的是建筑工地生活,表达了对建筑工地生活的关切。我一直认为,诗歌不仅是艺术,还是生活本身,乃至是生活的灵魂,诗歌与现实生活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诗歌的流派和形式固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诗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坚信,我们所写的诗歌只有走向大众才有生命力,只有反映时代才有震撼力。事实也一再证明,那些被广为传诵、激动人心的诗歌,必定合着社会和时代的节拍,必定和着人们最迫切的情感的吐露。

我们编发的诗歌,诗境是辽阔的,作者群也是辽阔的。不仅有全国各地的诗歌名家、热衷于诗歌创作的作者,而且有来自建工单位甚至建筑工地一线的员工。有人说,诗歌是最高的“心灵形式”和文学样式,好像是只有诗人才能够享受的专利;其实,谁能写诗,这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特别就近现代社会而言,已经很少有我们认为的现代意义上的所谓“专业”诗人,许多诗人的“诗人角色”和他的别的社会角色,也是在不断地转化着的。我们需要倾诉,我们同样需要倾听。于是,我们写诗,我们读诗,用一种更积极的姿态和行动,去抚慰自己以及他人的心灵,去建设真正合乎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神家园;于是,就有了我们对于办好《建筑时报》文苑副刊以及致力于培养青年作者的坚持,去体现报纸副刊社会责任的担当,去实现个体与时代的双向互动,“平凡的世界,非凡的诗意,崇尚人间情怀与现实诗意的我们,终将找到彼此”。

我们曾经用心把《建筑时报》文苑副刊办成了一个品牌,以内容引人、靠质量腾飞;我们也正用心把这本《你可以面对辽阔》编成一本好书,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

继去年编选出版了散文、特写集《谁持彩练当空舞》之后,眼下,已经到了编选一本诗集的时候了,这也是报企合作的成果。尽管有人劝告我说,现在写诗的人要比读诗的人还多,言外之意,就是这本诗集未必能够有我想象当中的受众之广;但是,我却想证明,即使在这个以经济为导向的社会中,诗歌同样能够更好地走近大众,诗歌也一定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播。同时,我也非常感激报社及方方面面领导,对本书出版和编辑提供了热情支持。

作为《建筑时报》副刊主编,特别是作为一个诗人,我为我能参与了一系列文学作品的编发、编选而感到欣慰。诗集内的诗作,大多都是在副刊上发表过的。我始终认为,我所做的这一切,都是我应该而且必须去做的,因为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使命。我对自己说:你可以面对辽阔;同样,我希望我们的每一个人都能够对自己说:你可以面对辽阔。

2020-03-16 孟好转 孟好转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6812.html 1 3 有感于辽阔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