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余盛珂 龚汉平
“面对困难和责任,就要勇于担当,把责任扛在肩上。”每当工地上遇到难点、难关时,这是王文熙常说的一句话。作为上海建工安装集团华南工程公司总经理、“全国优秀项目经理”“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在加快推进企业“全国化”战略的进程中,他肩负责任,敢打敢拼,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2018年初,王文熙积极响应上海建工集团提出的“三全”战略和安装集团加快推进“全国化”进程的号召,义无反顾地挑起了上海建工安装集团华南工程公司从经营窗口转变为实体化运营的重担。那年春节过后,他背起一个行囊、怀揣一张地图,带着4位愿意与他一起开疆辟土的兄弟,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新的征程,从上海直飞广州。他的行囊里,装着上海建工安装集团党政赋予的打造华南区域公司的新的历史使命,装着加快形成华南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经营市场布局的新的重大任务,其中,还有满满的信任、满满的期望。他受命来到广州,并不是为了继续中标一个两个项目,成为原广州工程公司业绩的累积,而是要瞄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前景,去站在前沿阵地,时不我待地去着手编制并实施打开华南区域市场的战略部署。
都说“万事开头难”,王文熙的“开头”却开得别出心裁。刚到第二天,他与4位兄弟就在简陋的办公室里铺开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地图,做出了华南工程公司的战略部署。这个战略部署可以归结为“9+3+X模式”:“9”为广东区域市场重点区域,由9个城市(广州、深圳、珠海、佛山、肇庆、江门、中山、惠州、东莞)组成;“3”为珠海、深圳、海口设三个经营网点,对接相应的周边城市;“X”指的是将在广西、福建等其他区域市场参与经营市场投标工作。并提出了“华南工程公司2018-2025年发展规划”,自我加压,敢闯敢为,敢于在环境复杂的地方找市场、找出路,硬是在人生地不熟的环境下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由于办公场所简陋而且陈旧,许多客户来考察时对上海安装的信誉度发出难以置信的信号。于是,他说“必须翻新、扩容”,打造企业的窗口形象。开始有人不理解,等到办公场所旧貌换新颜,办公场所的面积从第一次的300平方米扩充到第二次的900平方米的时候,客户再来考察时凭着“印象”对华南工程公司刮目相看了。那些原本不理解的人这才突然间明白其中蕴含的“新则活、新则通”的道理。
初来乍到,王文熙面对的不仅仅是一张白纸,5名外派员工加上3名属地化员工,8个人要撑起一个工程公司运行,太多太多的困难和问题需要他去处理:运作资金短缺、组织架构空白、人力资源紧缺、运行体系未建立等等,加上经营预算人员紧缺、投标经验不足、市场信息缺乏、客户资源不多、地方文化差异太大、材料设备价格体系缺失等等,要逐个破解这些难题。在王文熙看来,首先必须提升精气神。只有精气神不一般了,才能有不一般的区域公司建设,才能有不一般的营销策划,才能有不一般的人才招聘,才能有不一般的基础管理,才能有不一般的业绩。
在拓展市场过程中,王文熙进一步深入了解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形势和建筑安装市场,有针对性、深入细致地对客户群进行梳理,找出经营工作的重点领域、重点客户及重点项目,积极排摸市场,跟踪市场信息,制定有效的跟踪、互动、沟通机制,并密切与当地企业建立良好的双赢关系,建立了广东地区的投标价格体系,使华南工程公司开局两年来,超额完成了经营生产任务,先后承建了广州珠江创业中心、越秀天河商旅,深圳中山大学、技术大学等项目,累计中标金额达到20多亿元,在建项目19个,为华南工程公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加快区域公司建设方面,王文熙针对区域公司建设、人才招聘、基础管理等一系列工作都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在人才队伍建设中,进一步加大属地化人才引进的工作力度,短短两年时间里,人员总量从2018年初的8人发展到目前的205人。员工能力素质培训、培养有效实施,先后组织了项目经理安全B证考试和安全员C证考试、施工技术管理人员BIM培训和预算员的投标软件培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同时在员工职业发展通道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薪酬与绩效考核机制等方面,激励约束机制得以建立和健全。在基础管理工作中,先后完善了体系组织框架,明确了管理目标,建立健全了内部管理体系,进一步明晰权责制度,逐步完善管理体系,有序推进了各业务系统管理运行体系建设。企业诚信度在广东省得到大幅度提升,其中机电专业诚信排名由290名上升至第7名,消防专业诚信排名上升到第2名,综合诚信排名由662名上升至第104名。
作为华南工程公司的领头人,王文熙要求大家树立“班子成员要有责任感、中层干部要有危机感、基层员工要有荣誉感”的理想信念。他很忙,没有上下班时间,没有双休日概念,更没有回家探亲的机会。他要给大家做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榜样,他要给大家注入力量,他要让大家看见希望,但是,他不想去标榜,不想去说教,他要的是心领神会。于是,有一天,他的部下在他办公室的墙上发现了四个大字:天道酬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