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提出量化约束标准 促进项目提质增效

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政策出台

本报讯 为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工作,财政部日前制定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绩效管理操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明晰PPP项目绩效的目标、指标管理、监控、评价、组织保障等内容,旨在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保障合作各方合法权益。

PPP项目绩效管理是指在PPP项目全生命周期开展的绩效目标和指标管理、绩效监控、绩效评价及结果应用等项目管理活动。此次发布的《指引》适用于所有PPP项目,包括政府付费、可行性缺口补助和使用者付费项目。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政府绩效研究中心主任王泽彩认为,《指引》是依法规范PPP项目绩效管理必备的行动指南,立足项目识别准备、政府采购、建设运营、评估移交等全生命周期,突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目标导向,进一步夯实了“按效付费”的根基。“由于《指引》通过定期绩效评价和问责,可以有效对冲或降低PPP项目参与主体公共风险,提高项目落地率,预期将进一步激发或扩大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这有利于后疫情时代经济社会复苏。”王泽彩说。

根据《指引》,项目实施机构负责编制PPP项目绩效目标与绩效指标,报项目所属行业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核。PPP项目绩效目标包括总体绩效目标和年度绩效目标。总体绩效目标是PPP项目在全生命周期内预期达到的产出和效果;年度绩效目标是根据总体绩效目标和项目实际确定的具体年度预期达到的产出和效果,应当具体、可衡量、可实现。

《指引》对项目在建设期和运营期绩效评价分别提出了共性指标框架。比如,在建设期对社会资本的绩效评价分为产出、效果、管理三项;在“效果”子项下,进一步考察社会影响、生态影响、可持续性和满意度;而对“满意度”的评价,来自政府部门、项目实施机构和社会公众各方面。这些评价是按效付费、落实整改、监督问责的重要依据,即考察PPP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管得“严不严”,建成后用得“顺不顺”,结账时掂量“值不值”。

《指引》还明确,项目实施机构应根据项目合同约定定期开展PPP项目绩效监控,项目公司(社会资本)负责日常绩效监控。PPP项目绩效监控是对项目日常运行情况及年度绩效目标实现程度进行的跟踪、监测和管理,通常包括目标实现程度、目标保障措施、目标偏差和纠偏情况等。

近年来,PPP项目覆盖范围越来越广,不仅拉动了社会投资,也降低了公共设施建设成本,助力民生改善。财政部PPP中心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底,全国19个公共服务领域的入库项目已达9459个,投资额14.4万亿元,累计开工3764个,一大批民生建设工程正“在路上”。同时,多个省市也公布了新的基建投资计划。特别是在充分发挥PPP模式对于基础设施建设拉动作用方面,各地都在快马加鞭。

3月19日,广西推出十条新举措,从强化组织领导、加强政策支持、财政扶持等方面大力推广PPP模式。比如,明确政府参与的新建污水、垃圾处理项目要全面实施PPP模式;政府债务负担比较重的地区应将PPP作为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方式,利用PPP模式有序盘活存量资产,促进地方发展。

四川省日前也下发文件,推动行业部门在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农林水和社会事业领域全面加大放开准入力度,鼓励市县采购社会资本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民营资本参与PPP项目;重点鼓励金融机构精准对接民营资本参与PPP项目的融资需求。

业内人士指出,在PPP全生命周期管理政策体系中,《指引》为PPP模式更好发挥拉动作用补齐了制度短板。同时,《指引》也强化了提高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落地率的可行性,将有效释放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等供给的潜在效能,对冲或降低PPP项目各参与主体的风险。

(本报综合报道)

2020-04-06 提出量化约束标准 促进项目提质增效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7252.html 1 3 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政策出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