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协会动态

站在“十字路口”的建筑劳务协会

□通讯员 曹 水

建筑劳务协会的形成和兴起可以追溯到2010年前后,它的诞生和发展,丰富了建筑领域行业民间组织机构的功能,对改进和提升建筑劳务规范有序发展运行,最大限度保护建筑劳务领域各方权益,尤其是保障和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建筑市场和管理的不断深化和建筑劳务资质的逐渐取消,建筑劳务协会职能弱化现象不断凸显。笔者走访调查了12家建筑业协会和建筑劳务协会(包括建筑业协会劳务分会或建筑劳务专委会),感受最深的就是职能缩小和兼并,会员单位退会比例增加,分析原因如下:

1.随着建筑劳务资质的取消,一般规模劳务企业作用减弱。由于准入市场的放开,使得微小企业和个体加入行业竞争门槛降低,这对提升行业品质是有益的,但由于微小企业和个体必须经过原始资本积累阶段,因此社会责任和行业社会化管理接受程度相对薄弱,从而对一般行业规模劳务企业构成冲击。

2.大协会进行职能兼并。目前全国各地级市大都建立了建筑行业协会,虽然名称不一,但基本领域本质不变,即建筑业协会。为了进一步落实民政部门关于规范行业组织的规定,通常各地市建筑行业只有一个建筑业协会,在这个大协会基础上成立了若干专委会,如消防、混凝土、施工全过程等。劳务协会变成了劳务专委会,有的地方将劳务与其他专业分包进行了合并,有的称为劳务与架业模板专委会,有的称为劳务与地基处理和防渗专委会等,名称虽然不一,但还或多或少包含了劳务板块职能。但也有的将劳务职能划归到总包专委会里面,这个时候,在表面上其实已经相当弱化了建筑劳务的社会化管理职能。

3.会员单位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客观地说,一般规模劳务企业,由于准入市场的放开,竞争力日趋加剧,为了生存发展,有的建筑劳务企业实行了转型,申报了总包资质,也有的劳务企业因为有相对的技能工人或者成熟的农民工队伍,被总包企业“打包收编”,这无疑加速了建筑行业协会的“涣散”速度,加之评奖名额有限,或者虽然评了奖,但奖项在劳务经营生产过程中作用不明显,都会让协会失去凝聚力。

4.政策和行业规章的不确定性,也让协会处在艰难适应和变革中。从前几年的建筑劳务资质取消试点,到全面取消,从落实建筑工人实名制到今天全面施行的实名制信息录入、建筑劳务行业标准等等,可以说劳务协会承受着建筑时代变革的适应与寻求破解的双重压力。任何政策出台与实施都要有个过程,劳务行业也不例外,原有的习惯和观念已经深入,改变和接受新的举措,适应在所难免。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眼下的建筑劳务协会正处在一个艰难的“十字路口”,是转型?还是被“兼并”?是“寻求出路”涅槃重生,还是完成使命,湮没历史?是建筑行业主管部门和协会行业自身,以及协会成员单位不得不考虑的一个即将摆上日程的话题。

本人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建筑劳务管理和建筑劳务协会服务人员,时刻关注国家对这个行业的管理思路和建筑行业发展变化。公正地说,建筑业协会对促进建筑市场蓬勃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最大程度保障了国家关于建筑业改革涉及劳务领域的政策实施,有效维护了几千万农民工切实合法权益,只不过随着建筑领域改革力度的加大和面临出现的一些新问题,社会化管理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个人观点,建筑劳务协会的社会化行业化管理不能松懈和弱化,职能定位不能被削弱,针对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要潜心研究,总结症结所在,集思广益地分析矛盾,总结有益经验措施,为主管部门提供科学依据,继而为优化和服务劳务管理工作做出新努力。

建筑劳务协会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大有可为”,毕竟整个建筑行业有着5000万左右的庞大农民工队伍,在新形势下,如何引导这支庞大的农民工队伍转化为产业工人,或者成为产业工人队伍雏形,是协会新时期赋予也是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如何开展劳务协会工作,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尝试探索如下几条思路,供各级领导和业界人士参考:

1.牢固树立社会定位,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劳务协会之所以在有些地方不断被弱化和“兼并”,除了与其他行业有业务交集,便于“管理”外,很大程度上与主管部门对其“社会定位”有关系。总认为劳务是建筑行业,尤其是总包的一个“附属”,从而在思想上弱化了劳务协会的社会地位,这个方面从将劳务与其他专业分包或者个别总包行业“捆绑一起”的命名就能看出来。当然笔者无意对有的地方主管部门正常管理工作说三道四,但劳务作为建筑施工“末梢”确实有着重要作用,引导规范服务好5000万建筑劳务大军,是件了不起的事情。

建筑劳务作业服务,并不是一些人想象的那样简单,它与施工承包和专业分包是一个有机整体,情况一样复杂,过程一样缜密,甚至还要重要。不管是总包还是专业分包,最终都要靠建筑工人去完成,安全质量最密切的联系者是劳务人员。作为行业协会组织,要沉下身加强调查研究工作,把现象与本质联系起来,横向问题与纵向矛盾联系起来,人的行为因素与物的不确定状态等联系起来,这样才会掌握真实客观,经得起考验的第一手资料,从而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翔实依据。

2.利用科技力量,改变管理服务手段。说句实话,目前建筑劳务工人信息平台录入还是有点复杂,能不能与微信、QQ等快速便捷的科技力量结合起来,简化优化信息录入方法和成本,或者在有关卡片里设置或则植入一个接口,提升科技含量等,都是值得去研究和思索的。利用科技力量,改变管理服务手段对劳务协会自身来说,同样重要,能否借鉴商务电子投标形式开展诸如奖项申报、会员信息传递和流程审批等(当然还是要注意化繁为简),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呢?

3.重视优秀农民工引领作用,建立人才库。在庞大的农民工队伍里,有无数技术过硬、品德兼修的优秀农民工,如何挖掘出优秀人才,提高他们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打造一支品牌队伍,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不能在参加竞赛或者行业比武时候才想起人家,参完赛后又不管不问。我们说任何人都希望被重视,广大农民工朋友也不例外。是不是可以尝试建立“优秀农民工人才库”,各种比赛比武也邀请其参加评比,也给这些优秀农民工们划分技能等级,从而激发他们不断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呢?

4.为农民工和劳务企业提供发声平台,倾听不同意见。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工们迫切期望能发出群体声音,如何引导他们发声也是协会的一个值得探索工作。现在农民工们出现纠纷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社会媒体和维权窗口,这说明他们还没有把协会当作知心人和可靠朋友,如果我们能与他们打成一片,甚至花点力气吸收那么一点,进而为他们解决点实际困难,可以想象情况将有新的改观。如果各地劳务协会仅仅是为企业会员单位提供服务,一来面窄,二来由于不能直面产生矛盾的农民工,无疑限制了管理和服务眼界。

5.探索农民工转化产业工人新思路,打造“优秀建筑产业工人”。如何将庞大的农民工队伍转化为建筑产业工人,一直是各级主管部门和相关行业组织研究的课题。个人认为不能“一刀切”。由于受到年龄、文化程度、技能水平等诸多因素影响,决定了转变要有一个循序渐进过程,不妨让先让一部分“优秀农民工”转化为“优秀建筑产业工人”,引领示范其他农民工们逐渐转换,继而带动整个建筑劳务队伍大变革。思路决定出路,只要方法对路,方式恰当,庞大的转化即便不会“一蹴而就”,至少不会“半途而废”。转化关系到我国建筑行业品质的整体提升,在这点上做到勇气与坚持并存,细节与措施并存尤为重要。

6.严肃各类评奖评审,最大限度发挥奖项含金量。说句实话,目前各类协会评奖评优让人眼花缭乱,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奖项的真正含义是奖励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但眼下一些行业协会的评奖更像是维护生存,变相让会员单位缴纳会费的道具。如果不能严肃各类评奖评审,如果不能提升奖项含金量,不能让奖项与经营生产相结合,那么评奖评优非但失去了严肃性和积极意义,甚至会沦为个别会员单位操纵的工具,继而失去了协会在广大会员企业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

7.结束劳务“傍大款”现象,让优秀劳务企业“独立自主”。由于多年形成的习惯,多数劳务企业在总包面前,更多时候像“傍大款”,大气不敢吭。不否认劳务企业为了生存,与总包企业形成书面上平等合作,事实上利益落差的现实。但我们想没想过,如果我们能培养或者拥有一支专业性强、技术实力过硬的施工队伍,还担心没有施工项目做吗?劳务企业傍大款的直接后果,就是劳务协会一定程度上也要跟着受“牵连”,比如说与其他建筑行业协会相比较,地位不高,甚至被“兼并”现象时有发生。结束这种“傍大款”现象的根本是自我发展,笔者所在的建筑劳务专委会就有两家企业做得非常好,终年不为“生计”发愁,究其原因,是企业重视建筑工人的技能培养和提升,能够承接工艺较为复杂的施工项目,相比之下,那种靠出租资质的所谓“合作”,相形见绌立刻显现。劳务协会如何在这个方面发挥作用,其实有很多优秀企业做法是值得借鉴的。

8.广泛开展行业和跨行业合作,不断自我革新。现代化经济是个综合体,内在联系千丝万缕,建筑行业也不例外,建筑劳务与总包、专业分包都有直接关联。同样,建筑劳务与跨行业,比如为建筑服务的加工业、制造业也有关联。如何广泛开展行业和跨行业合作交流,不但是建筑劳务企业要思考的问题,也是值得各地建筑劳务协会前瞻性的战略筹划。信息、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同样也是协会发展生存的基石。如果只停留在既有的层面上,不去拓展工作思路,不去研究新形势下的发展目标,不进行有益的尝试和探索,这样的协会就会流于死气沉沉,了无生机。自我革新是促进发展的催化剂,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一定程度上也会触及部分切身利益,但是自我革新的过程也是拓展思路,引领事物向更高目标迈进的过程。

建筑劳务协会要做的工作很多,要研究的新课题很多,要实现的社会责任和目标也很多,只要我们静心聚力,团结协作,就一定能够在各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会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走出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

2020-04-06 □通讯员 曹 水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7279.html 1 3 站在“十字路口”的建筑劳务协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