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4月9日,《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要求按照首都“四个文化”基本格局,以及全国文化中心“一核一城三带两区”总体框架,在2035年实现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持续迸发、文化消费贡献度显著提升、代表国家文化走出去的龙头地位更加巩固等多个目标。
《规划》提出,在具体实施中,要深化拓展历史文化保护内涵,丰富保护类型,完善历史文化保护要素,构建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在内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建筑、中轴线及胡同街巷、历史文化街区及老城组成的“点线面”三级保护体系,恢复老城特有风貌。且按照“一街一策”要求,精心打磨每个历史文化街区,重点打造13片文化精华区。
据介绍,北京中轴线由钟鼓楼贯穿至永定门,约7.8公里。按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要求,遵循真实性、完整性原则,对中轴线遗产的核心构成要素以及发挥烘托、强化作用的城市水系、历史建筑和传统四合院民居等进行整体保护。《规划》要求重点整治对中轴线视廊、对景造成破坏的不协调建筑,综合管控建筑色彩、建筑体量和屋顶形式,严控缓冲区内建筑高度,逐步恢复历史景观的空间秩序。大力推动中轴线申遗,打造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的标杆。同时,利用中轴线文物腾退空间,优先用于补充公共功能,因地制宜建设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艺术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使中轴线历史文物和文化资源焕发时代活力。在推进中轴线文物保护、景观恢复的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不断提升沿线区域环境品质。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健全的实施机制是保障规划落地的重要基础。为把规划落实好,全市将编制实施系列行动计划、年度计划,按照量化、细化、具体化、项目化要求,拉出重大工程、重大建设项目、重大政策和重大改革举措清单并逐一落实。比如围绕“一核一城三带两区”总体框架,相关专项规划和行动计划已经基本编制完成,下一步市发展改革委将继续加大政府投资支持力度,保障重大文化项目实施,2020年拟安排投资约9亿元,比过去三年年均投资增长了将近一倍。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