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新基建发展正当时,建企如何应对?

□ 曹 珊

新基建作为新兴产业,一端连接着巨大的投资与需求,另一端连接着不断升级的消费市场,不仅能对冲疫情带来的经济增速放缓,起到短期刺激经济的作用,更为深刻的政策内涵在于起到带动和引领作用,为经济长期增长打下坚实基础,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撑。

事实上,新基建并非一个新概念,在2018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强调,要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加快5G商用步伐,加快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自此,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一词被正式在国家决策层面提出。特别是2019年年底以及2020年年初在疫情和经济下行双重压力下,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持续密集部署,各地抛出了总额约34万亿元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新基建的火爆和兴起,给传统的建筑施工企业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对传统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充分抓住机遇、从容迎接挑战,从而在本轮的新基建浪潮中进一步发展壮大,将会是企业面临的一个现实难题。

新基建的概念、外延和特点

本轮新基建的概念可以初步归纳为,以新型基建为重点,兼顾新兴传统基建发展的又一轮我国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其中,新型基建是指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含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涉及到通信、电力、交通、数字等多个社会民生重点行业。

新兴传统基建指原传统基建补短板的部分,如这次疫情暴露出的物资储备和物流短板、交通运输短板以及公共卫生防控及公共环境卫生等医疗短板,也包括传统基建存量项目的改造、提升。其背后的支撑在于,我国传统基建项目市场远未饱和,中西部地区传统基建仍有较大上升空间,即便是传统基建发展相对较快的东南沿海地区,仍有一定的提升潜力。对比新型基建,我们更应注意到此次新基建浪潮背后新兴传统基建的同步发力,这一点从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印发的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中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来。正是基于此,在新基建的浪潮中,新兴传统基建不应缺席。

新基建的概念和外延造就了其自身的特点,抛开传统基建项目的特点,本轮新基建的特点主要围绕“三新”——

新领域,更科技化

在补齐公路、铁路等传统基建的基础上,各地都在新基建领域寻找新的发力点。以江苏省公布的《江苏省2020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为例,其中创新载体项目和产业项目涵盖人工智能、5G、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投资额占年度投资计划的36%。其他地区的投资清单中,新基建项目也占了很大的比重,比如北京计划投资100个高精尖产业项目、上海152项正式项目中科技产业类占比42项。这些新项目都与传统基建项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新型基建重点关注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强调加大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领域的基建投资力度,围绕的是经济结构的转型和产业更新的提升,伴随的是新业态、新产业和新服务的发展与壮大。同样,这些基建新领域的拓宽离不开新科技的支持,相较传统基建项目,无论是其行业本身科技含量还是作为项目参建单位的科技门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新主体,更多元化

本轮新基建浪潮下,参与的主体更加多元,并且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同时体现在项目参建方和投资方。从项目参建方角度而言,随着新基建项目类型的增加和领域的拓宽,项目参建方扩展到高科技和智能领域的企业,不像传统基建项目中以建筑施工企业为主。对于项目投资方而言,新基建浪潮的大部分新型基建项目仍处于未开发的蓝海,并且给非政府投资主体预留了相当大的空间,特别是具有相应的软硬件生产制造、运营和服务能力的企业,如互联网、物联网、5G通讯网络、人工智能设施和大数据中心设施的生产商、运营商和服务商正大举进军新基建,事实上华为、阿里、腾讯等企业已经大力投入新基建。相较传统基建行业的强政府管制和重国资输出而言,新基建项目投资主体无疑将会更加的丰富和多元。

同时,新基建除了参与主体的变化之外,更注重不同主体之间的交互共融。传统基建领域,在按类别条块化管理的体制下,我国建设工程项目长期沿用传统的设计、施工等平行运作模式,在最近出台的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中,对工程总承包企业推行设计、施工“双资质”模式,意在发挥上下游联动效应,突出整合优势。新基建语境下,不同于传统基建中的按类别条块化管理,将更注重核心技术的深度融合,引发乘数效应。相比传统基建影响特定的垂直领域,新基建不受时空限制,将更直接有效地拉动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人才等各要素的投入,覆盖面更广、参与主体更多,将给产业升级带来更大的空间,推动形成新的产品服务、新的生产体系和新的商业模式。

新方式,更市场化

近几年,传统基建中的产能过剩、投资效率、政府隐性债务等问题受到广泛关注,随着监管环境变化与融资手段创新,基建市场化的步伐也在加大,例如PPP模式因其连接了政府和社会资本,由社会资本整合社会资源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有效降低了政府负债,提高了公共服务提供效率,成为近年来政府大力支持和推广的商业模式。

基建市场化的特点在新基建中会更加突出,新基建更加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一方面,政府为应对疫情付出了巨大的政策成本、大量的医疗资源投入、大面积的减税、减免高速公路收费等措施,财政资金用于新基建的投资规模必然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2014年起国家重点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地方政府受制于投融资渠道狭窄的困境,虽然从2019年起地方专项债规模开始扩容,但如此庞大的基建投资需求仅靠政府是不可能实现的。更为重要的是,在基建领域发挥市场化作用,借力社会资本在公共服务提质增效上的能力优势,打好政府引导和市场创新的组合牌,代表新兴产业的新基建才能避免债务泡沫、产能过剩,提高投资效率。

也就是说,更市场化一方面是参与主体多元化的直接结果,另一方面,新的投资方式、参与方式甚至是传统项目发包方式的变革都会给新基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使得整个市场的活跃度和自由度都会获得较大提升。

施工企业如何参与新基建项目

新基建是有时代烙印的,20年前的新基建是铁路、公路、桥梁,20年后的本轮新基建的概念、外延和特点决定了其背后蕴含的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如何准确踩点,规避风险,把握机遇,是本轮新基建大潮下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从本轮新基建浪潮下源头信息获取与品牌打造,到企业自我提升,再到项目参与方法以及建筑施工企业在本轮新基建中应当把持的原则四个角度,笔者总结了十六个字的应对——眼观六路、新旧结合、内外兼修和根深叶茂,为建筑施工企业参与本轮新基建项目提供一些思路。

眼观六路

信息获取是承接项目的前提,品牌输出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两点无论新基建浪潮是否来临,建筑施工企业都应当给予相当程度的重视。

信息获取不仅仅局限于市场项目信息的收集、更新与识别,还要及时跟进国家政策,把握重点、热点区域发展趋势和动态。尤其是在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房建市场会进一步调整回落,新型基建和新兴传统基建作为补短板和提升民生服务的重点,增量的不断增大基本上成为定局。需要企业尽早布局、尽早谋划,提高对项目信息获取的重视程度,培养企业对于政策和区域发展的敏锐嗅觉,确保建筑施工企业在本轮的新基建大潮中能够先人一步。

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想要在本轮新基建浪潮中占取更大的市场份额,还需要借助于自身品牌的打造与输出,特别是在认同感、客户满意度、行业代表性三个方面进行企业品牌的打造。同时,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更重要的是品牌工程的打造,尤其对于新领域的项目,通过一两个品牌工程的树立,获取的是更多业主的关注度、更大的工程报价弹性空间,从而达到对市场制高点的占领。

新旧结合

新基建伴随的是大量新项目的展开,但也需要提醒建筑施工企业对存量项目仍保持一定的关注度,这些项目具备一定的市场空间。同时,建筑施工企业也需要借助新基建的东风,实现自身在传统基建领域的转型升级。

重存量,深挖存量项目市场。在各省市发布的2020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中,占比最大的还是传统基建项目。根据腾讯研究院的统计来看,中央的8次重要会议除了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外,其他6次都是传统基建与新基建同时提到,甚至对传统基建的表述更为详尽、更为具体,可见传统基建的存量市场依旧很大。新基建是热点也是潮流,(下转第2版)

2020-04-20 □ 曹 珊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7492.html 1 3 新基建发展正当时,建企如何应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