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项目复工。最近,重庆市渝北区充分发挥“智慧工地综合监管平台”(以下简称:“智慧工地”)作用,借助大数据智能化技术,强化建筑工地人员动态精准管理,实现防疫安全、施工安全“双保险”,助力全区219个在建施工项目全部复工复建。
据了解,“智慧工地”构建了一个覆盖“建设主管部门、企业、工程项目”三级联动的管理体系。它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依托,通过工地信息化、智能化建造技术的应用及施工精细化管控,实现建筑工地“人、机、料、法、环”五大环节安全管理的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渝北区在2017年率先在全市建成了区级‘智慧工地’平台,并实现了与市‘智慧工地’平台的数据共享。目前,全区已有80余个经市住建委认定的‘智慧工地’,其他工程项目也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智慧工地’的有关应用,将在今年申报验收。”区建筑综合执法支队技术负责人黄建忠介绍说。按照该市市住建委出台的《“智慧工地”建设技术标准》,渝北“智慧工地”平台包括人员实名制管理系统、施工现场实时视频监控系统、施工现场环境监测系统、塔吊“黑匣子”、施工升降机“黑匣子”、扬尘噪声监测、危险性较大工程监管系统等12项“智能化应用”。
在与新冠肺炎疫情的阻击战中,“智慧工地”大显身手。为加强疫情防控、人员情况掌握,2月上旬,针对陆续返岗的建筑从业人员,区住建委及时对“智慧工地”平台进行“升级”,深化实名制管理系统功能,联系后台有关技术支持方开发出人员精细化管理的小程序,推出方便测温的人脸识别设备,助力建筑企业做好复工准备。这些升级,可实现对从业人员的工作记录、轨迹追溯等功能,能提高项目复工后对人员的监控能力。另外,为方便非重点防疫区人员顺利返渝,区建筑综合执法支队在各在建项目积极推广运用“渝康码”,助力项目做好复工的各项准备工作。
“通过该小程序,我们能对每名返岗复工的管理人员及工人的活动轨迹、接触情况进行梳理、统计,能有效发现哪些工人不符合复工条件。”中建三局三公司项目管理人员丁秀平介绍了小程序的作用。每名返岗员工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进入小程序进行数据录入;然后,项目管理人员可通过PC端进行数据整理。
据介绍,该小程序还可根据复工人员填报的数据,自动生成防疫日报表、防疫信息综合表等,并纳入实名制管理系统。有了这些数据,建筑工地进出口的智慧门禁系统,便可对项目进场人员进行体温度自动检测数据记录、比对报警等。
据了解,在确保疫情防控不放松的前提下,该区区住建委通过开展“建安”1号集中执法行动,重点查处人员管理措施不到位、安全措施不落实、盲目抢工期、工人不佩戴安全帽作业等重点安全问题,最近共检查219个/次工地,发出隐患整改通知书15份,确保了复工项目安全、有序建设。 (郑和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