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市场瞭望

大“疫”之下,2020年的经济形势与政策任务

□周跃辉

编者按:

新冠疫情给各行各业带来巨大冲击,但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疫情之下,工程企业如何转危为机?日前基业长青俱乐部《战“疫”前沿》栏目特邀中共中央党校周跃辉博士解析疫情对中国经济的短期影响、中国2020年经济政策及发展趋势。本文为演讲摘要。

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题研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并部署如何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应当说,当前疫情蔓延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但要清醒看到,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影响还会持续,主要会体现在加剧工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延缓投资项目建设进度、抑制内外商务经贸活动、加大稳就业压力等方面。由于此次新冠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中西部的务工人员至今仍有相当一部分未能及时回到生产岗位上去,生产活动受到严重冲击。

从经济增长率的先行指标看,2020年2月份,受疫情影响,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35.7%,比上月下降14.3个百分点。

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36.3%、35.5%和34.1%,比上月下降14.1、14.6和14.5个百分点。生产活动放缓。

从发展趋势看,一季度经济增速跌破5%是大概率,但二季度会迅速反弹;虽然全国“两会”还没有召开,今年的经济社会各项任务指标还没有公布,但我们的研究认为:完成全年的经济社会目标任务完全能够做到。我国经济有巨大的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我们要按照中央政治局会议的部署要求,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一、从经济学的一般理论看长期趋势

从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和历史经验来看,任何一场疫情引发的经济冲击在本质上是外生的、短期的和局部的,不会引起大型经济体出现经济发展趋势性的偏离。一个经济体的实际增长率由潜在增长率所决定,这种疫情“外生变量”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一个经济体的潜在增长率。

具体来讲,在重大疫情发生时,社会生活和市场秩序往往会受到“人员流动的限制”“生产要素组合的困难”“社会舆情的混乱”“悲观预期的上扬”和“资源配置扭曲的加剧”等影响,也给餐饮、娱乐、交运、旅游等行业带来较大压力,当然也包括制造业在内的第二产业,进而影响经济的运行。尤其是这次疫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这就更加限制了人员的流动和接触。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地方经济活动几乎“停摆”的原因所在。

但是,这些都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各种要素及其生产能力,以及由此决定的经济发展基本面和大趋势。从历史上看,人类技术进步从未因疫情中断或弱化,反而会刺激人们更加重视技术创新,更加重视新的科技手段,投入更多公共卫生和城市基础建设。

纵观近百年历史,没有哪一场大疫导致大型经济体出现停滞,经济一般在疫情消退后1个季度左右回到正常的发展轨道,会出现结构性的调整。有学者研究指出,1918~1919年的美国大流感是其中最为典型的案例。当时,美国有数十万人死于这场流感,但这也没有改变美国经济长期增长趋势,大流感结束后,美国经济增长率快速向潜在增长率回归。相比而言,中国当前的应对能力和经济基础要远远高于20世纪初的美国,新冠疫情波及范围和死亡率也远远低于美国大流感。因此,这次疫情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础和发展趋势,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也一定能实现。

二、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优势

当前中国经济具有巨大的韧性,对当前的疫情冲击有很强的防御和自愈能力,能较快重返向好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之上。中国经济的韧性来源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这种优势不仅能让我们在常规时期守正创新、继往开来,创造中国奇迹,更能让我们利用举国力量快速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使中国经济社会秩序尽快恢复正常。

此外,中国经济发展潜力足,是因为支撑经济平稳、可持续发展所需的各项条件是充分有力的,还有广阔的提升空间,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市场资源空间广阔。经过了新中国70年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形成了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庞大市场空间:近14亿人口、9亿劳动力、8亿网民、4亿中产阶级、1.7亿受过高等教育和拥有技能的人才资源、1亿多个市场主体,这些动辄数以亿计的市场资源和空间,就是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重要竞争优势。按照“市场决定、政府有为”的要求,我们最终能够释放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移山填海的力量。

二是内需潜力持续旺盛。消费方面,按世界银行划分标准,我国有4亿多人处于中等收入阶段,随着消费环境的改善和优质供给的跟进,消费需求增长的潜力,特别是居民消费还有很大增长空间。投资方面,当前,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的补短板空间仍然较大,广大中西部地区、边疆地区的交通状况还相对落后;许多地区水利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城市地下管网改造、乡村道路硬化、垃圾污水处理、农房抗震加固、农村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仍然很大、很迫切,空间巨大。

三是新的活力更加充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推进,极大地激发了全社会的创业创新活力。2019年,我国的研发投入仅次于美国,排名全球第二位,已超过欧盟的平均水平。创业创新正在推动我国由过去的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这将不断释放经济发展的活力、动力、潜力,极大增强我国经济的创新力、竞争力,有效提高应对复杂局势的能力。

若在疫情防控的时候,没有顾及经济发展,就可能使疫情防控失去了物质保障基础;若只顾推进经济恢复工作,又有可能导致疫情的扩散,造成更大的损失。因此,疫情防控和恢复经济,不能顾此失彼。

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我们今年抓经济的工作方向和基本遵循是什么?

我们的研究认为,依然要牢牢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更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央政治局会议的精神,今年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六件事情:

(一)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这是恢复经济工作的前提条件,没有这一前提,抓高质量发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一是要继续加大救治力度;二是要落实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三是要关心关爱一线医务人员。

(二)有序推动生产企业复工复产

疫情对中国经济已经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企业复工复产势在必行,如何复工是个关键问题。按照中央政治局会议的要求,首先,要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使人流、物流、资金流有序转动起来,畅通经济社会循环。只有人流、物流、资金流动起来,经济才有可能恢复起来。其次,要制定明确的疫情分区分级标准,在疫情严重的地区,可延迟复工复产。其三,要继续研究出台阶段性、有针对性地减税降费措施,缓解企业经营困难。最后,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主动服务,有序组织务工人员跨区返岗,努力保障已复工和准备复工企业日常防护物资需求,尤其是要做好工人的防护工作。

(三)把创新发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从这次疫情可以充分看出,科学技术在疫情防控和救治中起到多么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坚持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举措,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其次,要坚持技术创新,加大科研攻关力度。要科学论证病毒来源,尽快查明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密切跟踪病毒变异情况。加大试剂、药品、疫苗研发支持力度,推动生物医药、医疗设备、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加快发展。加大各类企业和各个地区的科技创新水平,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其三是产业坚持政策创新。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和组织推动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保持产业链和资金链的总体稳定。

(四)坚定不移打好“三大攻坚战”

打好“三大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战略部署。今年是完成这“三大攻坚战”的决胜之年,这一战略部署的实施,不能因疫情而中断。

要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优先做好贫困地区农民工返岗就业工作,做好因疫情致贫、返贫农户的帮扶工作。

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加快补齐医疗废物、危险废物收集处理设施方面短板。

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五)深化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

要支持外贸企业抓紧复工生产,加大贸易融资支持,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

要积极参与国际协调合作,为对外贸易发展营造良好国际环境。要推动外资大项目落地,实施好外商投资法及配套法规,优化外商投资环境,保护外资合法权益。

要加强同经贸伙伴的沟通协调,优先保障在全球供应链中有重要影响的龙头企业和关键环节恢复生产供应,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此外,要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

要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国际合作,寻求更多的外部帮助和支持。

(六)确保扩大内需和共享发展落到实处

这次疫情波及范围之广,影响之大,远远超出了预期,尤其是对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努力实现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应有之义。因此,在逐步恢复经济的过程中,要以更大力度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要多措并举做好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工作,要强化城镇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要推动服务消费提质扩容,要及时抚恤疫情防控中因公殉职的医务人员、干部职工、社区工作者等。

最后,我们有必要对今年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做些阐释。从货币政策看,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已经出台的财政贴息、大规模降费、缓缴税款等政策要尽快落实到企业。要继续研究出台阶段性、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政策,加大对一些行业复工复产的支持力度。一些地方财政受疫情影响较大,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基层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要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规模,优化预算内投资结构。从货币政策看,按照中央的要求,要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灵活适度,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用好已有金融支持政策,适时出台新的政策措施。要针对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债务偿还、资金周转和扩大融资等迫切问题,创新完善金融支持方式,为防疫重点地区单列信贷规模,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民营和小微企业提供专项信贷额度。要调整完善企业还款付息安排,加大贷款展期、续贷力度,适当减免小微企业贷款利息,防止企业资金链断裂。

概而言之,这次疫情对中国经济有较大的短期影响,但不改变长期趋势。完成2020年的经济社会各项任务目标,需要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同志要扛起责任、经受考验,既有责任担当之勇又有科学防控之智,既有统筹兼顾之谋又有组织实施之能,切实抓好工作落实,在大战中践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确保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努力实现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目标!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应用经济学博士后。中宣部高端智库重点课题主持人,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编写专家。)

2020-04-27 □周跃辉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7618.html 1 3 大“疫”之下,2020年的经济形势与政策任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