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业界·资讯

中设集团:强化总承包 服务新基建

中设设计集团前身为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2014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整体上市。目前集团员工超过5000人,营业收入近50亿元,净利润超过5亿元,业务涵盖综合规划、交通设计、水运设计、城建规划设计、铁道规划设计、环境与智能、工程管理与检测等七大业务板块。

攀成德管理公司正在做“大型设计院业务转型和工程总承包业务发展”的行业调研,中设设计集团副总裁张健康接受了攀成德董事长李福和的远程采访。

问:中设设计集团的名称很有气势,有由来吗?一般来说设计院不缺钱,你们为什么要上市?

答:我公司的前身是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目前已经由从事公路与水运勘察设计的江苏省地方性设计院,逐步成长为业务涵盖综合规划、公路交通、水运水利、轨道铁道、市政、建筑与景观、环境生态、智能智慧、工程检测监测与运维服务等,市场覆盖中国大陆及海外的综合性全国性工程咨询服务公司。公司名称的更改算是记录了我们发展的过程,去专业化和去区域化,实现我们成为综合设计院、全国性设计院目标的过程吧。

至于上市,我没参与决策过程,但公司IPO招股说明书中,比较详细说明了募集基金的使用,也就是说不断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技术能力与基础条件提升、专业拓展与团队建设、市场开拓与本地化服务以及这些工作开展的资金需求,应该是我们上市的最主要原因和动机。当然除了这些,我个人认为或许还有:(1)企业家精神驱动。大家知道,当时企业能够成功上市还是比较困难的,能够上市的企业应该说在行业内都是比较优秀的企业。(2)企业管理需要。大家知道,我们是由事业单位改制为全民营股份公司的,如何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规范公司管理,做到不断吐故纳新,确保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对改制设计院是个挑战,通过上市来应对这个挑战。我们公司上市,过程并不平坦。印象中我们在2010年就开始准备,当时市场比较好,还没有单纯的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上市。准备工作用了2年多,但IPO暂停了。到2014年重新“开闸”,我们才得以成功上市。

问:募集资金投入到技术研发,对中设集团后来的发展起了哪些作用?

答:上市后,集团的盈利提升很明显,大家还记得2015年左右行业市场一度很艰难,但我们业绩还是有15%以上的增长。上市以来,集团基本做到3年业绩翻倍,过去5年,收入也从十亿级到近50亿,利润1亿级到5亿级,我想上市的作用还是很大的。集团募集资金基本按照计划完成投入,不仅是投入到技术研发。至于起到的作用,我想一是资源增加了。资金补充以后,我们在技术能力和创新方面投入加大了,企业的综合实力从而得到大幅提升。二是品牌影响提升了。上市给公司的品牌影响带来了很大的正面效应,比如我们在项目洽谈和区域市场拓展时,成功率明显提高。三是发展的压力变大了。上市后面临增长的压力,给集团增添了持续增长的外部压力。

问:中设设计集团的愿景是“让世界更通达,让城市更宜居”“成为交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顶尖技术服务商”,业务涉及公路、桥梁、水运、航空、市政、铁路与城市轨道、水利、建筑等。在我看来,愿景和业务的关联度不是特别强,同时每个细分行业都有顶尖设计院,你们如何构建竞争优势?

答:我想愿景与我们业务还是切合的。总体看,我们两大块业务:一是大交通技术服务业务。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技术服务方面,我们具有明显优势,拥有综合交通规划和公路、水路、铁路、航空、综合管廊等运输方式的工程勘察设计优秀技术服务团队,同时我们有涉及水、气、固体、生态等环境评价与保护技术团队,拥有涉及研发、系统集成和实施的完整的智能技术团队,这些团队中规模最小的达到150人,目前看,国内能提供如此完整的现代综合交通技术服务商还是很少见的。二是大城乡技术服务业务。我们拥有城市规划、城市交通、建筑与景观、城市水生态与防洪等涉及城乡建设的优秀专业团队,能够为城市提供从城市快速路、超高层建筑,到街区开发城市出新以及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开发、流域环境治理提升等服务。产业链上,我们业务涵盖从前期机会研究,到策划规划,勘察设计、工程质量检测,项目管理,资产运营维护服务。通过给客户提供一站式、全过程的技术服务,打造了我们集团的优势。

问:在技术能力构建方面,你们有哪些经验值得同行借鉴?

答:我们集团在技术能力构建方面还是愿意投入的。我们一旦认定方向,就加大投入。目前,我们在传统的工程技术服务能力不断投入的同时,着重在环境、智慧方面的能力构建投入,同时研究“新基建”服务能力的提升。我们在能力建设投入上占营业收入,估计平均每年都在10%以上,包括招聘各个方面的专家人才团队、建设研发平台和技术研发投入等。

问:你们的业务有30%以上在省外,在区域拓展方面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答:我们企业的发展主要还是市场驱动,营销驱动。没有市场就没有规模的扩大,本地市场量总是有限的,也不能通吃。所以我们的战略目标是至少有一半的业务在省外。从实现情况看,外省比例还没有达到50%,但外省业务占比一直是在增长的。区域拓展的成败,我个人认为是综合因素,拓展方案、地域、市场规模、服务能力等都影响很大。我们在省外拓展业务的压力也很大,总体看,先有业务,再建机构偏多,当然,也有先建机构再有业务的,没有固定的打法。

问:我看你们工程承包收入3.6亿,这并不多。你对工程总承包的未来怎么看?设计院又如何构建工程总承包能力?

答:最近几年,我们在尝试以设计为龙头的工程总承包业务,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未来工程总承包业务市场潜力巨大,我个人认为工程总承包业务和勘察设计业务差异还是非常明显的,简单用勘察设计人员转型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比较困难,稍有疏忽可能会出大问题。集团现在成立工程总承包事业部,统筹总承包业务,尝试在传统的大型土建EPC项目的同时,重点突破智慧产业和环境产业EPC业务。目前看,设计院构建工程总承包能力,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

问:集团共有5300人,这么多专业、这么多区域,怎么做好人力资源管理?

答:我们集团有9个专业事业部和5个区域事业部,5300多人,管理的归口是集团人力资源部。我们一方面主要采用目标管理的方式。核心岗位有股权激励,核心岗位主要在技术、管理、经营三个条线,按照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股权激励。总体来看,股权激励起到很好的正面作用。另一方面,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近几年,我们开展“拼搏者”文化建设,统一员工思想,规范员工行为。

问:你们与“苏交科”被称为江苏“交通双雄”,如何看待与“苏交科”的竞争?

答:您提的这个问题大家都很关注。我以为没有“苏交科”就没有“中设集团”,同样没有“中设集团”就没有“苏交科”,正是因为两家单位的相互竞争,才让两家单位能够快速发展,走在行业前列,江苏才出现了所谓的“交通双雄”,其他省份基本没有这种情况。我们两家单位的业务重合度越来越高,既有竞争,也有互相借鉴和互相促进。两个公司在文化上还是有差别的,在管理和技术等方面各有长短。

我们在工程总承包业务发展探索了两三年,你研究这个行业,对我们有什么建议?

答:我研究这个行业20年了。我认为你们工程总承包业务要下定决心去做。虽然设计业务的利润率比较高,有些可以达到20%以上,但是人均利润却不是太高,“中设集团”人均10万块左右,一些建筑设计院人均利润甚至只有2~3万块,勘察设计行业人均利润5万不到。而攀成德的研究显示,一些大型建筑施工企业人均利润可以达到10~20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是勘察设计企业的杠杆率低,或者几乎没有。而施工企业则很不相同,比如中建三局3万人,虽然利润率不高,但2018年利润近65亿,人均利润20万。建筑企业的业务模式让他们有三个杠杆:第一个是人员杠杆。三局3万人的背后,有30万建筑工人在帮他们创造利润,这是人员杠杆。第二个是资产杠杆。大多数设计院资产负债率比较低,有些设计院甚至没有银行贷款,而施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比较高,虽然增大了风险,但也在用别人的钱给自己挣钱,这是资产杠杆。第三个是组织杠杆。施工企业的业务同质化比较高,可以建立标准化的管理体系,中建的大型工程局都在这么做,这是组织杠杆。用好这三个杠杆,施工企业的人均利润就大幅提升。设计院向工程总承包转型,就是要用好这三个杠杆,同时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不能只看到工程总承包业务的风险。我以为“中设集团”已经具备了很好的综合专业技术优势,完全具备这样的基础条件。祝愿你们的工程总承包业务越做越好,攀成德也愿意为“中设集团”的工程总承包业务发展略尽绵薄之力。(攀成德)

中设设计集团中标苏州吴江平望太浦大道工程epc项目

2020-04-27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7624.html 1 3 中设集团:强化总承包 服务新基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