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业界 资讯

全球规划师共商共享健康城市规划策略

健康城市国际合作论坛在线召开

5月29日下午,以“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健康城市发展”为主题的健康城市国际合作论坛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此次论坛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联合国人居署、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承办。

本次论坛邀请国内外众多高层次专家,针对全球新冠肺炎危机,从专业角度共同商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题。包括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主席、波兰规划师学会主席、肯尼亚城乡规划师学会主席、香港规划师学会会长,联合国人居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亚洲开发银行、印度尼西亚国家开发与规划部等机构的专家官员,以及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意大利、阿塞拜疆、奥地利、荷兰、黎巴嫩、秘鲁、菲律宾、印度、荷兰、卡塔尔、伊拉克、阿尔巴尼亚、突尼斯、埃及、爱尔兰、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肯尼亚、加纳、比利时等20多个国家的500余位专家学者在线参加了会议。

论坛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和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学院主任迪迪埃·温克诚主持。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吕昭平,联合国副秘书长、人居署执行主任麦慕娜·莫哈德·谢里夫,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秘书长弗兰克·东特出席开幕式并先后致辞。

吕昭平表示,在中国,健康城市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许多城市也正在不断探索健康城市建设的有效模式,强调从城市规划、建设到治理全过程都要以人民的健康为中心,应用经济、社会、政策等综合手段提高城市的韧性。

麦慕娜·莫哈德·谢里夫表示,建设健康、可持续的城市,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联合国人居三《新城市议程》的目标之一。全球各国正通力合作,促进《新城市议程》的实现,从经济、社会、环境等角度建设真正可持续的城市。她请大家关注联合国人居署和世界卫生组织最近共同出版的指南——《将健康纳入城市与区域规划》,希望在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中融入健康元素,将指南作为一个工具来帮助国家政府、公民社会、规划人士,在治理的各个层面来提高规划。

弗兰克·东特指出,规划工作要有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有助于决策者做出更好的决策,同时也能够为城市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

主旨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表示,城市防疫规划是以空间换取时间,以时间换取防御资源的调配。武汉案例体现了防疫空间换防疫时间这一点。作为城市规划师,可以充分分析空间数据和疫情发展数据,在对比和关联性分析中找到新的启示。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空间规划与政策荣誉教授文森特·纳丁主要从疫情对城市和乡村的影响、城市规划和空间规划如何做两个方面来思考后疫情时代城市规划师应该做什么。他建议将健康议题纳入到城市规划体系当中。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湖北省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黄亚平认为,武汉构建覆盖全域的“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体系,在本次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救治隔离设施的选址建设;精准、及时地进行疫情地图分析;精细化社区治理,采取“分条件物理隔离+统一信息服务”;注重区域特殊公用设施的共享利用;编制武汉疫后重振规划等。并展望了武汉重振的规划转型之路,规划建构“1+5+X”的规划体系,涵盖公共卫生、应急保障、健康城市、社区治理和经济恢复等各个方面。

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学院主任迪迪埃·温克诚主持圆桌论坛。东京大学荣誉教授大西隆通过对日本防疫经验的分享,引导人们思考城市如何提高应对传染病的韧性。莫斯科国立建筑大学城市规划系副教授费多尔·库德里亚夫采夫介绍了俄罗斯的经验。开罗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教授哈立德·艾尔·阿德利指出,疫情促使规划师去思考如何建设韧性、健康、安全的城市和空间。意大利规划学会国际事务协调人彼得罗·加罗介绍了疾病大流行期间罗马的日常生活空间,认为建筑应该为邻里而设计。

(学会)

2020-06-08 健康城市国际合作论坛在线召开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8472.html 1 3 全球规划师共商共享健康城市规划策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