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推动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型”的呼声很高,各地政府也在积极出台相关制度推动该项工作的转变和落实。但就现阶段而言成效并不明显:农民工在技能素质、组织形式、生活方式、社会认可度以及自我认知等方面依然与产业工人存在较大差距。
为提升农民工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日前人社部印发《农民工稳就业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培训计划》明确,2020年至2021年,每年培训农民工700万人次以上,促进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意味着今明两年培训1400万以上农民工,推动农民工稳岗就业和返乡创业,改善农民工就业结构,将农民工培育成为重要的人力资源。
建筑业的规范程度、管理体系、施工工艺均在不断更新和进步,企业赖以支撑的农民工群体却面临“青黄不接”“代际断层”的困境。浙江省绍兴市在国内率先建立了“分散培训、统一考核”装配式建筑产业工人技能培训考核评鉴模式。目前,公开出版5套装配式建筑产业工人培训教材,建立了该省首个产业工人实训基地,研发成功装配式建筑轻质构件模拟和装配式预制构件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模拟等两个实训体系,已推广至30余所省内外院校产业工人培训基地,受益建筑工人达1.5万余人。
该模式受到了住建部副部长易军的高度评价:“这种模式要大力宣传、推广和扶持,希望院校与企业久久为功,不断提升培训档次、水平和成效,为建筑产业工人培训工作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政策支持,实现资源集聚
一是成立联盟,搭建平台。2019年1月,绍兴市成立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联盟,下设四个专业委员会,其中教育培训专业委员会作为产业工人培训的常设机构,负责统筹协调、服务指导并监督全行业培训考核咨询等工作。目前联盟已吸纳90多家成员单位,覆盖整条建筑产业链。
二是课题研究,设计模式。早在2017年,绍兴市就开展了“新时期适合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产业工人队伍培育模式研究”的探索性研究。2018年联合两家校企组建研究团队进行课题研究,规划设计了“分散培训、统一考核”装配式建筑产业工人技能培训考核评鉴模式。
三是建设基地,开展实训。2018年5月,成立了绍兴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工人教育培训基地,解决了装配式建筑教学师资紧缺、信息资源匮乏、实训场所空白等问题。
四是要素扶持,保障到位。加大产业工人培训资金扶持力度,从省每年下拨的建筑工业化以奖代补资金中划拨 20%,用于全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工人的专项培训。
创新培训形式,实现分散培训
一是以赛促培。组织开展了2018~2019第一、第二届绍兴市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竞赛。
二是“云”上培训。开发了一套装配式建筑网络课程,已在超星平台、学习通APP上线;搭建装配式建筑产业人才线上育人互动平台,教学内容形成影视动画,课程学习和考核实现大数据分析,学员可自主选择个性化题库。
三是订单培训。校企开展特定工种的“四部曲”培训,即“书面理论、视频教学、仿真模拟、项目实践”,如宝城制造吊装工培训、绍兴市装配建筑产业工人培训、农村装配式建造技术管理人员培训等。
四是双师培训。建立一支由专职教师和技术能手组成的“双师”团队。目前团队培训师资34名。
建立“统一”机制,实现统一考核
一是统一考核基地。将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定点为考核基地。
二是统一考核发证。建立装配式建筑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及证书发放机制,专项能力鉴定由市人社部门负责,专项能力证书由市人社部门和市建设局联合发证,增设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生产中级职称系列,使申报国家级专项能力项目或者推进异省互认成为可能。
三是统一长效管理。考核环节,设置多人评判团队进行合计评定,考核现场全程录像留档,实行第三方监督。同时加强现场监管,试点推行产业工人持证上岗。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