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若同
万丈高楼平地起。
北京万象智联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万象智联”。原北京享租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立足于建筑工程领域的企业,做的就是盖楼的生意。创始人赵广泉曾任多家知名上市集团的高级经理人,薪资待遇非常优越。当问到为何放弃稳定的生活回工地创业时,赵广泉这样说:
“我希望80岁的时候,依旧有一份工作。”
想要有一份长久事业的赵广泉将万象智联定位在工程设备智能化这一细分领域,致力于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工程设备数字化的智能服务生态,目前聚焦于塔机起重器的智能化。赵广泉的理由很简单,他说中国发展离不开基建,建设就离不开装备,产业数字化升级则是大势所趋。
用最前沿的技术做最传统稳定的行业,在赵广泉看来,这就是一份长久的、朝向未来的事业,这份事业里有他和万象智联团队的未来,也有中国工程机械智能化的未来。
赵广泉是建筑专业出身,刚一毕业就直接下了工地,最初只是一名普通的工程师,工资大约600元。那还是90年代初,这份工资在当时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水平了。
“那时候,一位技术好的塔机师傅,每月最高能拿3000块。”赵广泉说。
赵广泉看到的第一台塔机还是老式的轨道式塔机,像火车一样在两条轨道上行走。他深刻感受到,和30年前相比,现在的塔机虽然有了一些改变,比如一些开关变成变频开关,电机变成变频电机,但整体进步不大,尤其是在智能技术和数字管理的应用普及上,基本还是几十年前的状态,施工单位、制造厂商、租赁公司对于成本管控、安全效率的要求不够敏感。
“有些塔机租赁公司,钢丝绳扔得到处都是。”赵广泉对于这样粗放式发展经营的现状非常担忧,特别是像塔机这类高危户外作业设备,稍有不慎就是危及生命的重大事故。2019年,我国发生塔机坍塌事故近百起,这是非常触目惊心的数字。
塔机深度数字化是赵广泉带领团队目前在专攻的方向。万象智联搭建的智能运营管理平台涵盖设备管理、项目管理、安全监控等7大栏目40多个模块,硬件产品方面实现了塔机安全智能防碰撞、智能吊装视频监控2个模块的上市运营。
赵广泉对于团队在技术研发领域取得的成果很有信心。他的团队始终坚持“以研发为核心,用创新驱动发展”的品牌建设理念,追求颠覆性的技术及产品,特别是将车联网技术应用于塔机数字化的实践,这在业内都是极具创新性和先进性的。
以“塔机防碰撞”这一技术为例,赵广泉解释说,当塔机立到空中之后,容易与旁边的建筑物或者是构筑物产生碰撞,或者是工地几台塔吊之间互相碰撞,一旦发生将是非常重大的安全事故。万象智联团队研发的防碰撞技术,通过多传感器融合和无线通信技术,有效解决了此前物理传感器容易变形走位、数据不准确的问题,实现数据采集精准度达到厘米级,实时性达到毫秒级,并通过享租管家App和管理平台与塔机和操作人员的远程交互,实现塔机数字化运维。
目前,万象智联在塔机和电梯的数字化领域,已经获得20余项知识产权和专利,累计接入塔机设备近万台。
在赵广泉看来,团队目前专攻的塔机数字化,看似只是工程机械智能化中很小的一环,却是小到智慧工地、智慧建造,宏观到智慧城市、数字中国这一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
官方数据显示,我国塔机市场保有量超过50万台,并且以每3万到3万5000台的速度增加。这么大的基数,赵广泉认为,真正实现智能化的比例还不足1%,因为虽然一些省市强制普及“智能化”设备,但如果采用的技术不达标,比如普遍使用的物理传感器,数据传输、后台分析做不到及时准确,产品虽然有着“智能化”的噱头,却达不到数字智能的要求。
“你有几个环节不是数字化的,整体也串联不起来,这样的数字化就是假的。”赵广泉这样说。
赵广泉更加看到,无论从产业升级的需求,还是从国家对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战略来看,产业智能化转型都是极为迫切的。就最眼前的问题来讲,现在工地招工越来越难了,70后都算是年轻人。
“工地上技术好的工人一个月能拿3万元多,普通工人也有1万元多,但是辛苦,每天早晨5点多起床,晚上工作六七点,晚上甚至还要加班。白天干活在工地,晚上睡觉在工棚,年轻人都不愿意干,觉得土,没前途。”赵广泉说道。
人口红利的消退是像工程建筑这样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亟须面对的问题;还想着通过旧模式获取短期利益的企业会逐渐发现,传统模式下形成的既得利益关系会逐渐被打破,拥抱技术和变化才有未来。
赵广泉举了一个例子,到2030年,全球将有100万亿个传感器遍布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会有1250亿台设备或者机器联网。在他看来,这还是“保守数据”。
经济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中国也在加快新一代核心数字科技的自主研发步伐。目前,国家全力推动“新基建”发展,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传统基建的结合将成为未来重点建设方向。
为传统行业、老基建数字化和智能化,正是万象智联一直在做的事情,这令赵广泉非常兴奋,与国家的发展方向一致,证明他们当初选择和坚持的方向是正确的。赵广泉认为,随着“新基建”相关红利政策的出台和落地,机械工程产业智能化升级碎片化、缺少系统性集成创新的现状将得到改变,智慧建造会迎来新的希望。
2016年创办享租科技时,赵广泉的设想是创建一个精细化管理、智能化运维的工程设备租赁平台,打造中国的联合租赁(United Rentals)。不过当他真正涉足其中便很快意识到,债务链过长的行业现状导致工程设备租赁行业不断承压,制约着租赁企业规模化发展。
赵广泉很清楚,行业的良性规范发展很难靠着某一家企业去实现,但他愿意带领这支年轻而有理想的团队,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最终汇聚为点燃变革和前进希望的炬火。中国工程机械设备品类大概有800多种,万象智联目前专注的塔机只是其中之一,但赵广泉希望以塔机智能运维的技术作为突破点,通过万象智联的技术和产品,将智能化运维和管控的先进理念渗透给更多企业、影响更多企业,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先行者和引领者。
赵广泉很有信心,因为万象智联作为一家服务B端的研发型企业,坚持输出最前沿的技术,用产品和服务为客户带去价值,这是万象智联保持生命活力的核心。他相信,“只要产品足够好用,客户一旦使用上就很难再改变。”
赵广泉更有耐心,因为现在的万象智联虽是一个很年轻的品牌,却是一个敢于颠覆传统、极具创意和创新能力的品牌,不断用突破性的技术给行业带来启发和思考。赵广泉明白,只有构筑起行业健康、良性发展的基石,才能培育出具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品牌,才能更接近万象智联“天下没有难管的设备”的创立初心。
从更大格局来看,万象智联目前专攻的塔机智能化领域,虽然是中国经济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十分微小的一部分,但正如赵广泉所说,当我们为智慧城市、数字中国这样的宏大主张热血沸腾时,更应当意识到,这张蓝图、这份愿景,需要落地生长,需要落实在每一条产业链上的每一环节上,需要更多像万象智联这样的团队,深耕于各个垂直领域,用不断研发的核心数字科技,掀起中国数字化转型的奔腾浪潮。
现在的赵广泉依旧频繁出入工地,就像30年前刚刚入行时一样。创办企业后,他更加深刻体会到一种与职业经理人时期完全不同的责任感,要对产品和客户负责,要对员工和社会负责。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虽然万象智联产业链上下游也承受了一些压力,但企业没有降薪裁员,团队依旧在努力工作。
“成功的企业带给社会的价值是巨大的,万象智联就要成为这样的企业。”赵广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