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综合新闻

苏州中南中心再次开工,建设高度由729米降到499.15米

从“拔高”到“限高” 摩天大楼热“刹车”了!

近日,备受关注的江苏省苏州市中南中心开工。一个多月前,在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委员会发布的批后公告中可以看到,中南中心的建设高度由729米降到499.15米。中南中心的自降身高,可从4月27日住建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找到答案。《通知》规定,要严格限制各地盲目规划建设超高层“摩天楼”,一般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筑,严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建筑,新建100米以上建筑应充分论证……

在《通知》出台前,这股降高之风已屡见不鲜:湖北省武汉市绿地中心由超600米降至475米;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华润湖贝塔项目从830米削减至500米……

我们从何时开始了摩天大楼“崇拜”,又是什么导致了摩天大楼从“拔高”到“限高”?

大火“造就”浪潮

摩天大楼自19世纪后期开始出现。“随着城市的发展,芝加哥学派掀起了世界高层建筑第一波浪潮。”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琦表示,1871年,美国芝加哥的一场大火,将城市毁于一旦,灾难发生后,建筑师们大胆采用钢结构建造超高层建筑,芝加哥著名的“家庭保险大厦”一度被看作世界上第一座摩天大楼。之后,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摩天大楼的建设在美国日益普遍。

到了上世纪30年代,美国纽约取代芝加哥成为世界高层建筑中心,竣工于1931年的纽约帝国大厦,以381米的高度,带动了彼时曼哈顿一批200多米超高层建筑的崛起。到了七八十年代,高层建筑开始风靡全球,中东、东南亚等地区纷纷加入摩天大楼“俱乐部”。

超高层建筑弊端多

摩天大楼最初是为了解决市中心地价昂贵、土地资源稀缺的问题。通过建筑新技术的应用,提升土地可利用空间,从而缓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土地资源不足问题。

世界上第一座摩天大楼问世后的100多年时间里,摩天大楼的定义从起初的10至20层高楼发展为超过50层的大厦,甚至超百层的大厦。超高层建筑建造的目的也从最初的改善土地利用率逐步变为城市形象和经济实力的象征。

各个城市相互攀比“城市高度”,把摩天大楼当成城市雄起和国际化大都市的一种“标配”。出于形象工程的考虑加上审美取向的偏差,城市大型公共建筑的建设出现“贪大、媚洋、求怪”的扭曲现象。摩天大楼建设的盲目攀比造成大量建筑工程的高投入和后期的低效利用,不仅没有有效提升土地价值,反而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同时,摩天大楼潜在的安全隐患、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弊端也逐渐显现。

电影《摩天营救》中,一栋200多层的摩天大楼第96层失火,且96层以上的消防系统被黑客攻克无法启动,导致大楼瞬间成为一片火海。

“目前国内的消防云梯举升高度一般为50米,个别消防车能达到100米,这意味着,10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基本要靠建筑自身的消防系统来自救,这就比较被动。”南京工业大学城建学院教授吕伟娅表示。

摩天大楼同样不利于节能。因为高层风力大,所以摩天大楼的窗户往往封闭,仅依靠建筑内的空调、新风系统通风。从能源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巨大的消耗。

此外,摩天大楼还存在拆建改造困难的问题。由于摩天大楼容积率爆表、造价高昂,等到大楼老化之后,不仅改造费用高,拆迁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建设摩天大楼需综合考量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摩天大楼的建设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但多位专家表示,现代人的居住体验应更崇尚节能、环保、回归自然。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对于建筑设计管理,提出了“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突出建筑使用功能以及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环保,防止片面追求建筑外观形象的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打造城市的天际线,需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将城市的经济发展程度、区位和美学等因素综合考虑。综合土地利用效率、经济收益、得房率来说,100米左右的高度是适合居住和办公的,也是高层建筑最经济的高度;100~200米之间是合理的高度区间;200米以上的摩天大楼风荷载会大大增加、消防等级也会提高,得房率也大幅下降。在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一线、二线城市,可以考虑建设200米以内的超高层建筑。但对于三四线城市来说,经济活动没那么活跃,人口也不够多,建设需慎重。 (本报综合报道)

H

热点

聚焦

2020-07-09 苏州中南中心再次开工,建设高度由729米降到499.15米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8888.html 1 3 从“拔高”到“限高” 摩天大楼热“刹车”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