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房屋之“吉”“凶”?
按中国古代人的习惯,对房屋之“吉”的含义的理解是:福,丁旺,子孙衍,财兴禄升。而对房屋之“凶”的含义的理解则正好与“吉”相对,即:祸,人丧,子孙绝,财败禄亡。
在建筑学中,所谓“房屋之吉”,就是指房屋建造的时候,在选址、座基、规划、设计、施工、装修、家具布置等各个方面,要充分地、审慎地权衡大环境和小环境方面的各种影响因素,并结合房屋主人的实际情况,一切均有利于使用房屋的主人——“善也”“福也”“美也”“良也”,最终使房屋成为房屋主人的称心如意的安身立命之所。
所谓“房屋之凶”,即由于在建造房屋的时候,在选址、座基、规划,设计、施工、装修、家具布置等各个方面,不充分或者不审慎地处置大环境和小环境方面的各种影响因素,脱离房屋主人的实际情况,使得房屋的主人感受到“恶也”“灾也”“丑也”“恐也”,最终迫使房屋主人与自己的房屋“分道扬镳”。
这里不难发现,人对房屋吉凶的把握,其关键在于“房屋设计”和“房屋使用”这两个主要环节。现今的中国人,对房屋吉凶的含义的理解,同古人说法变化不大。
从古到今,在东方或西方,或者是同一国家的各个民族,对房屋之“吉”“凶”的认识,不尽一致,对其含义的理解也有区别。但是,人类祈求吉祥、避凶免祸的心理状态,却是完全相同的。
是什么在影响房屋的“吉”和“凶”?
首先,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自然性因素、地域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
对于自然性因素来说,我国古代的人们,把自然界分作八种基本物象:天、地、雷、风、水、火、山、泽。5000年前尚处于父系部落社会时期,炎帝时期的太皞(号伏羲氏),创作出代表以上八种大自然物象的卦象,相应地称为乾、坤、震、巽、离、砍、艮、兑。当时,对这八种大自然物象的理解大致是这样的:天,指的是人们头顶上的整个宇宙,提供了充足的阳光和空气,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偌大空间;地,指的是人们脚底下的整个大地,生长着万物,维持着人们的生命;雷,指的是阴阳交融,震动天地,振兴万物;风,指的是地面空气的流动;水,指的是水体流动;山和泽,似乎只是地形地貌、地表植被,但也与天象气候相关。伏羲氏作卦,不是简单地解释大自然的八种物象,而是对大自然与人的关系做了深入的辩证的分析。
再说地域性因素。中国的国土辽阔,地域之间的大自然因素的表现各异,造成的地域条件也有极大区别。自南至北,尽管都处于北纬,但有亚热带、温带和亚寒带之分。从西到东,有“世界屋脊”的高山峻岭,有高原、丘陵、盆地、沙漠、沼泽、湖泊、河谷、滩地,也有东海之滨的平原、岛屿……植被状况更是千变万化。即使是同一地域的同一地形,由于海拔高低不同,地域条件也有明显的差异。就连同一条河流,其两岸也有阴阳之别。北纬地域的房屋朝向,一般地说,应以南向为好,而遇到地形限制或地貌变化,也不能简单地套搬这一“规律”。
总之,大地域状况对人们选址以建造房屋的影响,无疑只能以顺从为主了。
所谓社会性因素,就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形态和意识形态中生活,不可避免地承受着社会变迁和思想更新的冲击。政治的动荡与稳定,经济的萧条与繁荣,礼制习俗的衰退与强化,国家或集团间的战争与和平……都将迫使房屋及其主人遭遇不可回避的命运。
对这一大类房屋吉凶的影响因素,人们具有一定的选择能力,一定的顺应能力,通过努力,可以做一定的改善,就像乐观派所说的“人定胜天”。这是一种意志,一种追求,一种力量,而真正达到“改造”的目的,还相差甚远。
其次是人们有一定程度的实际控制能力的影响因素,它包括:座基性因素、人为性因素、感觉性因素和信息性因素。
所谓座基性因素乃指房屋选址建造的地点。座基性因素,相对于自然性因素、地域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来说,是一种房屋四周(或四邻)的小自然性因素、小地域性因素和小社会性因素。对于这种影响因素,人们不仅可以予以选择和顺应,还有能力加以改造或改善,迁移或坚持,退步或争先。
所谓人为性因素也就是小社会性因素,房屋是人的室内空间,人是房屋的主人。房屋内外的人们有着相当复杂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生活,人们的思想,人们的行为,无不刻上社会烙印。人们只能随社会潮流而动,但可做出决策,或顺或逆,或进或退,或显或隐,像驾船一样,可以把握住航程。然而,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肯定地说,其处于一定的吉凶遭遇之中,只是轻重程度不同而已。
所谓感觉性因素是指人们的感觉神经系统,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官,比较直接地感觉着房屋四周的事物,对人们的思想情绪和身心健康,起着密切相关的作用。人们常采用搬、挪、遮、挡、拆、挖、引、借、立、栽、放、植等种种手段,使得房屋四周的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神经系统,向好的感受方面转化。实际上,人们就在这个小环境里进行了扎扎实实的“改造”工作。
所谓信息性因素,孟昭武先生在“人体的两个信息系统”论文中,详尽地阐述了人体的经络系统能够接收传播于天体中的各种信息。我们不仅赞同,还提请人们予以高度的重视。天体中传播着许许多多的信息,有吉的信息,也有凶的信息。人们不知不觉、随时随地地被这些信息包围、影响。人们只是莫名其妙地有所感受,甚至是毫无感觉地潜移默化,可又说不出个“所以然”。这简直使人感觉太奇妙、太不可思议,同时又太可怕了。这并非是耸人听闻、哗众取宠!
如何把握房屋的“吉”“凶”?
从客观上讲,房屋的建造者和使用者应该全面地搜集房屋建造地的实际情况,搜集房屋选址、座基、规划、布局、设计、施工、装修乃至家具布置等方面的习俗、条件及要求等详尽资料,搜集房屋主人的实际情况,以便“有的放矢”地设计和使用房屋。
从主观上讲,房屋的建造者和使用者必须综合地运用所掌握的建筑原理,包括那些目前还不能用现有科学道理解释清楚的许多“实际经验”,辩证地分析人与房屋周围大环境、小环境之间的各种联系,包括那些目前还未被揭示道理的“谜底”,毫不畏惧地更新“旧体理论”,同时也毫不畏惧地继承“旧体理论”,指导房屋建造和使用全过程,以达到人对房屋吉凶的把握。
人对房屋吉凶的把握,从“人定胜天”的意义上来理解,也有“意志”“力量”和“追求”的内涵。从原始人类开始,千方百计地选吉房,建吉房。几千年来,古代中国人在“堪舆”“风水”的模糊学问中摸索,悟出了一些道理,一些经验,有一些还是了不起的发现和发明。其中有的发现和发明可以用现有的科学道理解释得明明白白,有的发现和发明还不能用现有的科学道理解释。因此,它们往往被视为“荒唐”“迷信”。由此可以看出,对古代“堪舆”之说进行合理的研究和吸收,解开风水之谜,对现代人来说是一项复杂而又微妙的工程。
人对房屋吉凶的把握,随着现代科学手段的发展,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古代建造房屋,选的是自然地形、自然地貌,靠的是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自然排污、天然雨水、天然渗水等等。各种环境条件,不是“自然”,就是“天然”,人们多数在选择上立足,较少地在改造上着眼。而今,许多环境条件下的“自然”和“天然”,逐渐被“人工”和“人造”所替代。它们作为对房屋及其主人的影响因素,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传统的“堪舆”和“风水”学说,不得不面临着“修正”“更新”。守际上可以说,人对房屋吉凶的把握,有了现代因素的可望保证。
诚然,人对房屋吉凶的把握,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也是一个艺术问题、观念问题。前者人们容易理解,后者却鲜为人知。在中国古代书籍的归类中,堪舆学、风水学编入“艺文”,与海外建筑学设在艺术学院十分类同,可能出于人类对它们本质认识的一致。最突出的东方传统在于堪舆学、风水学的伦理,完完全全地投入了“易”“卦”的怀抱,深深地扎进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的土壤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