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上午,由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主办的“2020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发展论坛”以线上直播方式举行。在面对新冠疫情巨大影响和严峻形势下,本届论坛以“危中寻机——后疫情时代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发展趋势展望”为主题,聚集业界精英,深入研讨后疫情时代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当前形势下如何有效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困难问题,共同探寻后疫情时代如何继续推动行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来自发改委、商务部等政府部门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会员企业代表等逾15000人次在线参加了会议。
本届论坛是承包商会连续第三年举办对外承包工程行业的专业论坛,除北京主会场之外,还设立了青岛、缅甸分会场,以及北京城建集团孟加拉BRAC大学项目和马尔代夫维拉纳国际机场改扩建项目分会场。论坛的举办得到了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商协会、部分驻外使馆经商处、境外中资企业商会以及广大会员企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上午论坛的“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和政策解读”环节由承包商会副会长辛修明主持。承包商会会长房秋晨,国家发改委区域开放司一级巡视员丁杰,商务部合作司副司长刘民强、亚洲司副司长杨伟群、西亚非洲司二级巡视员(副司级)贺松,国家开发银行国际金融局副局长吴军,进出口银行主权客户部副总经理周旭文,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机构合作部总经理助理曹虎啸等嘉宾分别在会上作主旨发言。
房秋晨在主旨发言中回顾了2019年对外承包工程行业发展总体情况及特点,分析了2020年全球疫情蔓延情况下行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他指出,2019年在行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的大背景下,对外承包工程业务逆势仍取得了一定发展。2020年行业发展面临的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空前加大,为推动行业下一步发展,行业内各相关方应积极应对,主动作为,加快实现业务转型升级,培育业务新的增长点,努力实现业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房会长还公布了2020年度重点国别市场中国承包商推荐名单,年度行业A级企业名单,以及交通、电力、房建等专业领域和亚洲、非洲、拉美、欧洲等区域市场对外承包工程企业30强名单。
丁杰介绍了新冠肺炎疫情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影响,提出了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思路和举措。她指出,疫情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造成了巨大冲击,对外承包工程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但是危与机共存,企业要增强信心,切实做好境外项目疫情防控工作,抓好建设质量,履行好企业社会责任,加强与当地主流媒体的合作,争取更广泛的理解,稳妥有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
刘民强全面分析了疫情对对外投资合作业务的不利影响,介绍了商务部合作司应对疫情的防控措施和举措。他表示,为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努力化解疫情造成的不利影响,商务部研究出台了有针对性的措施,创新推出了支持境外项目投融资可行性研究和相关金融支持政策,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服务;对境外投资项目备案实行网上办理,发布了《境外企业和项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引》《对外承包工程企业使用不可抗力规则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指引》等指导性文件。下一步,商务部将充分发挥双边和多边政府间联动合作机制作用,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在境外合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业务稳步健康发展。
杨伟群结合亚洲周边国家的最新疫情形势、中国和周边国家经贸合作的情况,分析了与亚洲国家经贸合作面临的风险挑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他建议,下一步企业要发挥长期以来深耕亚洲市场的优势,做好市场维护和开发;要观察形势,强化风险防控意识,建立风险防范预案;依法合规经营,加强自身宣传,促进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用好政策性融资和援外资金,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丰富项目资金来源;积极推动和探讨与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
吴军介绍了疫情对境外项目融资的影响以及国开行的应对举措。他表示,国开行为应对疫情,设立了服务外贸和 “一带一路”项目合作的专项贷款,用于支持进出口业务和受疫情影响的境外投资合作项目,另外还设立了国际物流供应链专项外汇贷款,用于支持国际物流供应链骨干企业在境外开展物流、港口、航空等项目,助力国家和企业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曹虎啸建议,对于在疫情形势下所面临的各类风险,中国承包商要做到确保自身最大程度地履行合同义务,注意遵守当地相关防疫措施和要求;准确运用合同条款保障自身权益,尽早开启与业主的商务合同变更谈判,运用合同条款保障自身权益,为项目后续执行提供支撑。 (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