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建筑人物

革命老区工友“变形记”

——记中建二局二公司华东分公司江苏国恒项目经理张杰 □通讯员 孙寒晨 秦闯

近日,位于国家级新区——南京江北新区的江苏国恒产业总部基地主体结构正式封顶,因为地处新区核心区域形象展示前沿阵地,这个项目格外引人瞩目。而在项目封顶的背后,中建二局二公司华东分公司江苏国恒项目副经理张杰带领的团队功不可没。这位来自革命老区河南新县的建筑施工“领头羊”,默默工作35年,从一名农村青年到项目负责人,逐步“变形”成长。

上世纪八十年代,为响应国家扶贫革命老区的号召,中建二局二公司决定在新县招聘一批“农民合同制工人”,18岁的张杰报名参加了招聘考试,并被录用。

1985年秋天,几辆老式班车从河南新县招待所缓缓驶出,沿着蜿蜒曲折的石子路开往南京,迎接他们的首个项目是南京市扬子乙烯工程。

“张杰,小册子借我瞅瞅呗!”“你可小心翻,别给我整坏了!”张杰非常宝贝他的一本《钢结构施工手册》,搁在枕头下面每天都翻出来研究研究。刚到项目时,张杰干的是电工活儿,他不像别人简单地跟着干活,而是留心学习。他喜欢研究图纸,手册内页都翻烂了,封皮上的字也磨得看不清。没过多久,他就能看懂施工图纸,还经常出主意,提高施工效率法,身边工友不禁对他刮目相看,给他竖起大拇指。

在扬子水厂工程施工时,张杰变成抹灰工了。那时没有塔吊,搬运建筑材料主要靠肩扛或小推车,工作服磨出窟窿、肩膀磨破皮是常有的事。“干什么都行!”张杰没有因为工种的变化而抱怨,“一天下来满手被磨出亮晶晶的水泡,时间长了水泡结成茧子,干活时反而不疼了。”工友下班后玩去了,他很少参加,而是安静地看书,了解技术、质量、安全方方面面的施工知识。1990年,张杰升任加工班班长。

做了15年班长后,张杰从加工班班长变为加工厂工长,再到工程副部长。2013年,任南京扬子输煤栈桥项目生产经理。

栈桥项目施工是一项超危工程,其中要建起3个直径20米、高度30多米的筒仓。因为采用滑模施工这种特殊工艺,高支模架子搭设超过8米,施工中容易发生高空坠落事故,危险性极大。另外,在混凝土浇筑时如果停止施工,一旦冷却就没法继续作业。张杰决定让项目所有人“三班倒”轮流干活,现场24小时不休息。即使家已经安在南京,为了节省时间,张杰吃住都在项目部,几个月不回家。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听说老家新县医疗物资紧缺,“中建二局二公司85年农合工新县籍战友群”顿时热闹起来了。张杰和工友们迅速筹集了174000元捐款,捐给了新县红十字会。

从青葱少年到双鬓微白,张杰依然守在工地一线,重复着自己的故事:来时总是荒山郊外,待到灯火万家,又奔赴下一个工程。十佳青年、先进生产者、先进个人、优秀管理者、优秀共产党员、中建二局劳动模范……一摞荣誉证书,见证了他的成长变化过程。

2020-08-06 ——记中建二局二公司华东分公司江苏国恒项目经理张杰 □通讯员 孙寒晨 秦闯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9461.html 1 3 革命老区工友“变形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