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特别报道

共建“一带一路项目”凸显大国担当

中资企业扎根非洲 助力当地破解发展瓶颈

广袤的非洲大陆上,在共建“一带一路”中,中国企业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助力当地破解基础设施滞后、资金短缺等发展瓶颈,积极推动饮水、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等惠民公益项目,受到当地广泛好评。

中油国际尼日尔炼厂绿化项目——

撒哈拉沙漠边缘的“绿色明珠”

8月3日是尼日尔的独立日,也是植树节。这一天,该国民众会以植树的方式庆祝建国,在尼日尔人眼中,植树造林防止荒漠化、创造绿色环境,关乎国家的生存根本。

在今年的独立日之前,中油国际与尼日尔政府合资炼厂也像往年一样准备了树苗和植树工具。炼厂副总经理宰纳度说,尼日尔位于撒哈拉沙漠南部,气候干燥炎热,沙漠化严重,因此尼日尔才把独立日作为植树节,“今年虽然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们还是要把植树工作坚持下去”。

炼厂所在的津德尔地区,年平均气温约30摄氏度,水资源极度匮乏,热带草原沙漠化严重。一到旱季,沙尘暴漫天蔽日是家常便饭,不管哪里都经常蒙着一层厚厚的红土。2011年建厂投产以来,炼厂编制长期植树造林计划,让一棵棵适宜沙漠环境的树苗,在荒漠扎根定居。在中尼两国石油人的努力下,尼日尔炼厂已成为撒哈拉沙漠边缘的一颗“绿色明珠”。

植树需要水。炼厂尝试各种方法——使用经过处理的循环水、回收利用雨水、趁雨季植树、选择抗旱树种等——确保植物枝繁叶茂,不仅减少了风沙对设备的侵蚀,而且美化了炼厂的环境。目前,炼厂已累计植树超过10万棵,存活率达80%,创造当地植树造林的最高纪录。自然环境的改善吸引来不少野生动物,炼厂及周边经常能看到许多大型鸟类。

看到满目绿色,尼日尔石油部部长福马科耶·加多在视察炼厂时说,“炼厂和周边的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的环境变绿了,树木长高了,周边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炼厂里懂技术的尼日尔人也越来越多!”炼厂附近的奥莱莱瓦村村民也对绿化成果赞不绝口,该村的酋长说:“中国朋友不仅带来了绿色,还给我们开挖水井、援建教室、开办诊所,让年轻人有了工作。感谢你们!”

亚吉铁路——

关键时刻的“生命线”

今年3月,1267名埃塞俄比亚大学生因新冠肺炎疫情滞留在德雷达瓦,他们急需集中返回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亚吉铁路运营部门迅速开行了2列临时旅客列车,义务提供应急运输服务,在做好车辆消毒清洁的前提下,将学生们顺利送至目的地。

“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亚吉铁路提供了帮助,我为埃塞俄比亚有这样一条铁路而自豪。”埃塞俄比亚德雷达瓦大学学生阿卜杜平常都会坐火车往返于家和学校,而这一次特殊的旅行让他感受到了特别的温暖。“中国企业重视与项目周边的村民加强沟通。他们尊重我们的风俗习惯,为我们排忧解难。”德雷达瓦迈卡杰布度村的长老阿布已成为中国企业与社区沟通的桥梁,主动向村民讲述亚吉铁路的重要性,号召大家“爱路护路”。

亚吉铁路是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两国间的运输动脉,由中国铁建中土集团和中国中铁联营体负责运营维护,在疫情防控期间始终保持货运线路稳定畅通。受疫情影响,大量埃塞俄比亚进口物资滞留在吉布提港口。亚吉铁路全力克服困难,做好应急管理,从今年5月开始,保障每天开行2对货运列车,陆续将滞留在吉布提港口的8000多个集装箱运送到埃塞俄比亚境内,其中包括当地急需的防疫物资。与此同时,响应埃塞俄比亚农业部门的请求,亚吉铁路帮助当地运输了6万多吨粮食、7万多吨化肥等农业物资,在疫情防控期间有力保障了当地农业生产和民生需求,被当地民众称为“关键时刻的‘生命线’”。

“患难见真情,中国企业对埃塞俄比亚的抗疫支持既高效务实,又富有诚意。”当地媒体《埃塞俄比亚线人》报道说,亚吉铁路不仅维持了运营,保障了民生,而且货运量较去年同期显著增长。报道还提到,中国企业通过开展抗疫公益培训,制作当地语言版本的防疫手册,组成志愿者团队宣传卫生知识等方式,“将中国成功抗疫的第一手经验传播到了当地”。

非洲之角旱灾区域水窖项目——

为民众带来水源和健康

位于“非洲之角”的埃塞俄比亚长年受干旱困扰。为帮助当地民众缓解用水难,徐工集团捐资与中国扶贫基金会一同为埃塞俄比亚缺水地区村民修建了一批混凝土水窖。在借鉴国内缺水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利用当地民众的屋面、场院等集流设施,实现雨季有效蓄积雨水,不仅可以满足基本生活用水需求,甚至还可用于农业灌溉,提高农作物产量。

自2016年8月启动以来,非洲之角旱灾区域水窖项目已进入第三期。一二期项目共为当地7个村落建造了81口水窖,6700多名村民受益。三期项目重点是为埃塞俄比亚偏远地区的学校提供用水。

阿贝巴叶胡家中的水窖编号为23号,属于项目一期工程。阿贝巴叶胡说,过去一到旱季,他和妻子每天天未亮就要起床,赶着牲口去15公里外的水池打水。“来去一趟,大半天就没了,哪里还有时间打理庄稼”,小麦、玉米和苔麸的产量都很低。而且,水池的水很浑浊,干旱严重时还会干涸,他们只能去镇上花钱买水吃。“如今有了水窖,省去了取水时间,我们有时间认真管理作物,产量增加了,我还在后院种上了水果蔬菜。”在阿贝巴叶胡家的后院,放眼望去是一片绿油油的景象。橙子树、柠檬树、木瓜树、香蕉树硕果累累,小麦、辣椒、青菜等长势喜人。“这些都是中国企业给我们建了水窖后种的。今年结的果子比去年更多了,相信会有一个好收成!”阿贝巴叶胡对未来还有更多的期许,“我还打算再多养一些鸡,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卖鸡蛋了。”

埃塞俄比亚农业部灌溉部主任阿旺表示,自埃塞俄比亚与中国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来,埃塞俄比亚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和文化等领域取得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开展经营活动的同时不忘回馈社会,充分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水窖项目惠及越来越多的干旱地区居民,为民众带来水源和健康。希望中国企业和民间组织能继续帮助埃塞加快发展、改善民生。” (本报综合报道)

非洲之角旱灾区域水窖项目

亚吉铁路

2020-08-13 综合 共建“一带一路项目”凸显大国担当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9496.html 1 3 中资企业扎根非洲 助力当地破解发展瓶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