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历来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不久前,习主席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再度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最近一段时间来,全国各行各业积极贯彻落实习主席指示精神,出台相关文件,大力整治浪费之风,“制止餐饮浪费”蔚然成风。
近来,记者在采访中,特意观察了多个业内的央企、国企、大中型民营企业的建筑工地食堂,以及建筑公司大本营食堂,注意到一个问题:建筑工地民工食堂很少有饭菜狼藉现象,民工“光盘行动”很普遍是常态。但央企、国企、大中型民营企业公司大本营食堂的情况则大相径庭:这些食堂,撇开金额不同的企业补贴、每餐具体价格有差异不说,其共同特点是单一价格的套餐制。大致都是每餐一大荤、一小荤、二素、一汤、一饭,或再加一水果、一酸奶、一点心;大荤、小荤、素菜可有个性选择,但因为是单一价格的套餐制,因而没有半份菜、小份菜可选。据观察,每餐的荤、荤、素、汤、饭加在一起的总量足够满足一个壮汉、一个民工一顿饭的食量,餐桌上那些年轻人,基本上多是实现“光盘”的;那些年纪稍大的人和女孩子,大都舍弃较多,有的扔掉饭菜甚至超过50%。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资源。节约粮食,厉行节俭,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而是与国家与社会整体发展息息相关。每个人浪费一点点,放在14亿的人口基数上,那是巨大的浪费。据考,我国现在粮食年产量大概在4.5亿吨以上水平,人均占有量不足400公斤。据有关方面统计,过去岁月里,中国人在餐桌上每年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还有一亿多农村刚脱贫对象(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贫困人口以及其他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这种“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令人痛心。
朱子家训云:“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炎黄子孙自幼记在心间的诗句。那些在企业大食堂就餐的人大多是知书达理、有文化、有觉悟的人,勤俭节约的道理他们都懂。记者在与他们交流中发现,他们中不乏一些人内心时刻为被动的用餐浪费感到颇为不安。
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如何关上这用餐浪费的“水龙头”?
症结在管理者缺乏人性化的细腻管理,忽视了人们老幼有不同、男女有不同、体魄有不同、胃口有大小的差异性,而选择了运营方式简化的总量上无可选择的单一套餐模式,从而导致有些人被迫的、违心的浪费。
记者有一个“药方”:食堂管理者不能对餐桌的浪费熟视无睹、心安理得于以自己管理的“从简”去换取别人的违心浪费。要在就餐总体模式、大格局不变的条件下,积极推出“半盆菜”(或谓半份菜、小份菜)。
为了确保“药到病除”,笔者有三项建议:其一,对防止被动“从众”、杜绝餐饮浪费行之有效的“半盆菜”制,要列入食堂常态管理机制,成为一种刚性约束;其二,“半盆菜”制要纳入年度考核、文明单位建设检查;其三,“半盆菜”制要责任到人,要实现相关负责人问责制。
请“勿以善小而不为”,每日一餐减少浪费便是功德无量。
请从为员工食堂“半盆菜”开路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