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深圳成立经济特区40周年之际,10月28-30日,主题为“好设计·好营造 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的2020中国建筑学会学术年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召开。此次学术年会采取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新方式,聚焦建设领域的学术热点、政策焦点、行业难点,以10场主旨报告、32场专题论坛以及同期举办的展览等丰富的活动,吸引了12位院士、20位大师以及国内优秀建筑科技工作者、建设者、管理者、高校师生、建筑从业者,及社会各界人士近2000多位嘉宾参加,演讲嘉宾300余位。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黄艳,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宋军,深圳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杨胜军以及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修龙分别致辞。
黄艳说,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城市建设要以人民为中心;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建设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要以自然为美,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城市和建筑都是有机生命体,要尊重规律,安全和质量为先;宋军说,当下是建筑科技工作者总结“十三五”规划的成绩,谋划“十四五”时期可持续发展、新时代再出发的重要契机,具有重要的意义。借此学术盛会,对学会工作提四点希望:一是要努力搭建高端学术交流平台,二是要大力传承和弘扬科学家精神,三是要深化国际合作,四是要坚持党对学会的全面领导。
本届年会的“云开幕”吸引了众多观众共聚直播平台。据统计,截至发稿前,开幕式与会观众近万名,达到了学术年会有史以来的最高值。
大会主旨报告会由中国工程院崔愷院士、刘加平院士,中国科学院常青院士主持,10位学术和行业大家分别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原建设部副部长、中国建筑学会原理事长宋春华就“设计引领,加快转型,推进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做了报告;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局长张学凡围绕深圳市的建设实践讲述了地区高质量发展建设的探索;中国工程院孟建民院士针对当下城市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复杂型城市设计的概念和总设计师制度;丁烈云院士详细介绍了智能技术如何在高质量建设发展中重塑建筑的未来;庄惟敏院士从目标、问题和实践三个维度阐述了建筑师负责制的建立及其相关研究;徐建院士对其研究团队在古建筑抗震与振动控制技术领域十余年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和总结;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袁烽教授从机器智能的角度讲述了数字人文时代的建筑新基建思维与实践;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汤群作为“抗疫先进”建筑师再现了火神山医院的设计建设过程与宝贵经验思考;中国建筑中南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张颂民以近期实践工程为例探讨了防疫医疗建筑的弹性设计思路;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朱颖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方法。
29-30日,举行了32场专题报告会,院士、大师等200多名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了演讲(详细报道后期刊发)。作为2020年重点学术活动之一,2020中国建筑学会学术年会将继续坚持以学术性、前瞻性、创新性、指导性为目标,关注建筑及相关行业前沿学术思想、科技成果与社会热点问题,引领建筑文化发展新方向,服务各级政府和全国会员。
(中国建筑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