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业界·资讯

体育建筑如何激发城市活力?

2020新立方“运动营城——健康中国与活力城市国际高峰论坛”在杭州举办

体育建筑不仅是体育比赛的竞技场,更是体现城市和人民活力的运动场。11月12日,由CCDI悉地国际特别策划承办的2020新立方建筑文化论坛暨世界城市日系列活动“运动营城——健康中国与活力城市国际高峰论坛”于杭州举办,聚焦体育建筑与城市活力之间动态关系,共话城市发展创新思路。

论坛邀请到多位体育建筑设计专家做学术报告,分享他们的实践和体会。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裁汤朔宁从体育建筑发展概况出发,分析出两轴发展下,综合竞技型、专项竞赛型、全民健身型、学校场馆型四种不同维度体育场馆的需求和设计要点,并结合诸多体育建筑实践,探讨出体育建筑走向大众、走向绿色和走向智慧的发展趋势。

华润置地设计总监刘诗扬以西安奥体中心为题,从“设计创造建筑之美”到“运营提升设计价值”再到“建设成就设计之美”三个方面,详谈了西安奥体中心在场馆建设及片区开发过程中如何做到以馆带城、以馆兴城、以城营馆、馆城共生。

CCDI悉地国际顾问结构总工程师傅学怡介绍了杭州奥体博览城主体育场及网球中心的整体结构布局概况以及下部混凝土结构和上部钢结构在体系与构成中的设计难点及关键性技术要点,专业地诠释了“结构成就建筑之美”。

PTW设计总监克里斯腾森通过分析体育场馆从时间轴线到空间维度上不同阶段的灵活使用和可持续演变,以水立方、北京工人体育场、杭州奥体博览城、西安奥体中心等体育建筑实践为例,对体育建筑应该承担的城市功能进行了新的思考及定位,并对体育建筑该如何与城市更新融为一体,如何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运营体验,提出了共同愿景与未来期待。

杭州奥体博览中心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总建筑师薛晓勇回顾杭州在全面深化改革、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决策背景下,如何实施沿江、跨江发展的新战略,并在钱江新城、杭州奥体博览城建设的全方面多角度解读下,进一步展望钱塘江全流域生态保护、可持续开发理念下的杭州城乡一体化未来发展方向、策略和图景。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许世文以杭州运河亚运公园中乒乓球馆与曲棍球馆的设计为例,阐述了如何在设计中遵循“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亚运办会理念,并力求达到满足比赛需求和赛后利用的平衡,为亚运场馆的赛后利用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MAD建筑事务所副合伙人刘会英介绍了衢州体育公园设计,抛出了对实现体育建筑全生命周期价值方法的思考。通过视频呈现及项目介绍,他传递出将把衢州体育公园变成一座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地艺术公园,并与城市的山水历史建立一种文化传承关系的期望。在这里,建筑将以打破传统体育场凸显结构力量的方式,转化为更内在、含蓄的美,当建筑被隐藏起来、被绿植所覆盖,它将成为景观本身。

北京华体创研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东旭从体育赛事的概念出发,进一步对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正负向的效益分析,并提出了围绕城市特色选择体育赛事、加强赛事管理人才的培养、完善体育赛事保障制度等策略选择,促进大型体育赛事推动城市影响力提升。

上海通正铝合金结构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欧阳元文从体育建筑的过程演化,谈到铝结构的发展历程及特点优势,并以视频展现了多段颇具特色的大型铝结构体育建筑案例。他相信大跨度铝合金结构所具有的轻质高强、免维护、一体化设计、工业化、数字化制造、装配式施工及绿色环保等优点,必将与体育建筑碰撞出璀璨的火花。

德国HPP建筑事务所联合合伙人冯子鹏从文化层面探讨了“运动”与“城”的关系,并简要介绍了德国沙尔克04体育场、勒沃库森拜耳体育场等近十个德国体育建筑实践,他期望通过总结这些运动场馆的设计理念及运营经验,助力将上海浦东足球场打造成世界级的专业足球场、全民参与的复合型足球产业以及具有当代文化属性的标志性建筑。

上海东方雨虹防水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燕冰阐释了单层柔性屋面系统是如何以抗风、耐蚀、安装便利等显著优势,迅速被国内市场认可接受,未来也将被广泛应用于体育建筑这类大体量、大跨度钢结构的发展建设中来。

华建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二院副总建筑师唐壬从建筑师视角出发,介绍了上海体育场、上海体育馆、上海游泳馆组成的即将更名为体育公园的体育中心的改造实践。

CCDI悉地国际的体育产品总经理,初腾飞以宁波体育中心、温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为例,阐述了CCDI在体育建筑造型设计上的演进。

专家演讲之外,特邀华建集团体育设计专家赵晨、中智华体(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文海、建筑学会会员余新海、Gensler北京总监田宏等四位嘉宾参与对话,探讨了体育建筑经验分享、智慧场馆未来发展、大型场馆技术要点等。

赵晨谈到当下许多体育建筑“只有量没有质”并过多追求形态上奇特的现状,指出应抵制冲动造馆的行为,并应进一步引导体育建筑加强对人文的关怀,贴近人民的生活;徐文海从传统场馆、智能场馆、智慧场馆经历的三大阶段演变出发,详细谈及了智慧场馆未来将在投资方面、建设模式、运用模式、使用方式上,对体育建设发挥能效优化的影响;余新海认为应该从“人场货”的商业模型角度将体育建筑本身看作一种新的商业,并从微运动商业综合体的“近场”,到运动游乐复合体的“中场”,再到可以承办国内外顶级赛事的“远场”,三种体育营城类型进一步规划,更好地实现体育建筑与城市发展的共赢;田宏则通过分享首钢转型“冰场”以及从广州恒大主体育场商业功能占据三分之一的角度,进一步提出了“综合、全时、全域”“智慧化及科技赋能”和“未来设计以人的体验为中心”三大体育营城的发展趋势。

已举办十三届的“新立方”建筑文化论坛今年在中国建筑学会、长三角建筑学会联盟、上海市建筑学会、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的指导下,得到了上海世界城市日事务协调中心、杭州奥体博览中心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由中国建筑学会会员之家、上海市建筑学会城市设计与规划专业委员会和新立方联合主办;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华建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与《建筑实践》杂志共同协办。 (悉地)

2020-11-16 2020新立方“运动营城——健康中国与活力城市国际高峰论坛”在杭州举办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0616.html 1 3 体育建筑如何激发城市活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