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建筑人物

以沉潜匠心赢得社会的认可

——记上海绘通建筑劳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新

□张玉明 康 辉

互联网业界有句流行语:“风来了,猪都会飞。”得“风口”之力,猪飞到天上去,是完全可能的。但倘若没有御风的真本事,猪长久飞天是不可能的。人亦如此。如何才能御风而行?御风本事的骨子里是四个字:“工匠精神”。

李新很幸运。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拉开序幕。斯年,他16岁,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遇上了千载难逢的共和国伟大变革的年代。他得“风口”之先,1980年走出南通小渔村,展翅飞翔创世界。一飞就是40年。40年,他始终铭记父亲和师父的谆谆教诲:“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是手艺人走天下的根本,一辈子咬定不放。”40年,他一直在建筑业耕耘,时常“家常菜精烹饪”,在高手如林的江南大地,打造了无数幢工艺品般的建筑精品。40年,他一路砥砺前行,撰写了一曲新时代中华儿女自强之歌,对“后浪”极具励志意义。

从“半大男孩”到共襄时代传奇的企业家

李新1963年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南通县(现为通州区)南欣村一个农民家庭。那是一个江边小村庄,离长江南岸仅几里路。他幼年时代,农村经济落后,一般小孩读到初中毕业、甚至初中没毕业就要踏上社会谋生。很少有人读高中。1979年,他初中毕业,同村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踏上了学艺、谋生之路。1980年,他离开南欣村来到大上海,经亲戚介绍进南通四建拜师学木匠。从此,开启了他的建筑生涯。

当年做学徒时,他还是个未成年的孩子。对一个孩子来说,当时在师父手下在工地上干活很苦。少年时代的磨难锤炼了他与困难抗争的坚强意志,成为上帝赐予他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

他如饥似渴地学习、钻研木工技艺,数年后,他成为工地上手艺灵巧、小有名气的“小木匠”。1982年满师后,被派遣到南京工作。数年时间里,他边学手艺边功读有关专业书籍。不久,天性聪慧的李新便学会了看图纸、做预算、画图纸、搞设计、学财务,基本掌握了施工规范、管理要领及项目成本管理要领。

1986年,他回到上海,走上管理岗位,从事财务管理工作。

1990年春节后,他离开南通四建,自己组建了一支施工队,在江苏省南通农垦建筑工程公司旗下任项目经理、施工队队长。斯年,他双包施工的第一个项目是上海长宁区中心医院维修扩建工程。

1999年,他离开江苏省南通农垦建筑工程公司,创立上海绘通建筑劳务有限公司。不久,再创立上海新汇坤建筑装饰有限公司。如今的绘通公司、新汇坤公司年产值近10亿,已成为上海建筑业的一支创优劲旅。

如果说,中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出生的这代人是全世界最勤奋的人,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创造了时代传奇,那么,李新可以说是一个缩影。

临港新片区创新魔坊三期创优备受好评

40年来,李新参与过100多个工程项目建设。尤其是从1990年起,他无论是作为项目经理,还是施工老总,始终把“质量第一”放在心底。他曾在上海滩八获“白玉兰”奖。

目前,他正在承建的由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总承包的临港新城A0102地块项目,是他职业生涯中无数次执着创优中的一个缩影。该项目又称创新魔坊三期工程,由7栋研发楼及一个地下车库组成,总建筑面积123226平方米。各单体总建筑高度均为40米。

开工伊始,就遇到棘手的难题:基坑北侧紧邻国家海洋局东海标准计量中心精密仪器检定测试水槽及其厂房建筑,其建设时按照“零沉降标准”设计,水槽整体不允许有横向与纵向的位移。水槽中装有6.5米宽,5米深的水体,其产生的横向水压长期产生侧向压力,需要其南侧和北侧的稳定土体支撑,否则会导致170米长水槽侧壁变形,从而导致导轨变形。特殊环境对于现场施工出了一个难题。在基坑围护施工中,又遇不明地下障碍物,后来才查实,为设备水槽旧有锚杆桩支护。项目部青年管理团队在项目经理的指导下,成立了质量控制小组,通过问题分析确定项目部技术调研方向,并针对性的开展题为《提高前撑式注浆钢管支护稳定性质量控制》的QC小组活动,对影响北侧基坑围护施工质量的各类末端因素进行逐一消纳,解决主要矛盾,按照环境保护等级一级的目标对基坑支护稳定性进行控制,最终控制基坑变形在10毫米以内,并获得2020年上海市QC小组一类成果以及中国建筑业协会QC小组成果大赛二类成果。

针对项目建设整体装配式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体系的质量控制方面,项目部坚持过程控制的质量管理手段,对PC预制构件的生产、加工、运输、装配等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质量监督及控制,对于PC构件生产厂家先后多次进行质量专题考察,并对运输路线、吊装部署等进行选择、策划,成立“大型公共建筑框架PC结构质量控制”职工创新工作室,在施工现场积极开展项目科研以及质量控制活动。

10月26日、27日,上海建工七建集团安全文明施工创优观摩活动在A0102地块举行,共计300余人参加活动。该项目始终坚持创优高标准严要求,保持常态化管理,赢得各方好评。

抗疫复工“大考”面前展示卓越组织能力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2020年1月23日凌晨,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宣布:1月23日10时起武汉封城。

25日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大的传统节日春节,23日俗称“小年夜”,工地上空荡荡的,一片寂静,早已放假,农民工都回乡过年了。当天上午,正在工地上巡查的李新敏锐地感到事关重大,“大考”在即。他丝毫不敢懈怠,随即召集项目部骨干一起分析研究应对之策。因为,临港新片区A0102地块项目,该项目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内,是国际创新协同区创新魔坊建筑群的组成部分之一,由上海临港科技创新城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开发。该工程于2019年3月18日开工,计划于2021年11月竣工。李新深知:工程重大,工期很紧,任务艰巨,必须在战略上高度重视。如何积极做好、做实疫情防控工作、按时完成疫情下的施工复工条件、做到尽早复工复产,是2020年度的开年头等大事。

节后复工前景严峻,好不容易在春节前追上的节点工期,再一次地陷入停滞风险。怎么办?李新指挥若定:迅速与各方劳务基地取得沟通,提醒他们未雨绸缪,做好节后组织劳务人员早早复工的思想工作;做好复工前抗疫物资储备;与签订了立功竞赛承诺书的青年们突击队取得联系,鼓励他们不要沮丧和气馁,要主动出击,扫平影响复工的一切障碍,以实际行动在疫情面前展示青年突击队的风采。2月底,项目部不畏困难、不怕吃苦、不惧风险,第一时间全部返回工作岗位,组织防疫消杀、编订防疫专项方案、积极筹备项目复工事宜。经过紧张的筹划与准备,项目部于3月初完成复工防疫条件验收通过的既定目标,为4月份大规模复产做好了铺垫,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目前该工程各单体建筑的结构施工已全部顺利封顶。

“围墙之内一家人”理念深深烙在心底

他在建筑业从业40年,一直与工地上民工朝夕相处,对民工有很深的感情。他一贯秉持“维护民工合法权益、保障民工生命财产安全”的工作作风,从民工切身利益以及服务现场的角度出发,在现场设置了规范及标化的茶水间、吸烟点,利用电加热热水器为民工提供热水。生活区也采用了空气能热水器、投币式洗衣机等生活机具、设备,设立民工学校,为企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每当夏季台汛季节,他总是积极响应各级防台防汛指令,并启动防台防汛应急预案,组织现场施工人员、班组及项目管理人员的有序撤离,在撤离保障方面,恩德准备工作,让工人撤离到安置点的全过程中,确保民工安全。

临港新片区A0102地块项目建设,李新关爱民工再上新台阶。他把“安全第一”“围墙之内一家人”理念深深烙在心底,“围墙”之内严格坚守“三个一”准则,即:每一位项目管理人员都是安全员、每一处安全隐患都当作事故处理、每一起隐患整改都作为头等大事落实,积极创建安全、文明的施工环境,确保施工人员安全;他严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施工现场网络化管理系统;以发现隐患、消除隐患、避免事故确保员工平安为首要任务,他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多方面、多角度贴合现场完成安全文明施工管理。该项目成功通过了绿色施工样板工程及区文明、市文明工地的验收

日本大企业家稻盛和夫曾说:“企业家要像匠人那样,手拿放大镜仔细观察产品,用耳朵静听产品的‘哭泣声’。”李新正是那样。他对自己从事的事业充满热爱乃至敬畏,他把平凡的工作当作一种修行。他把做好每一个精品工程,看作是人生莫大的快乐。他享乐在其中。

2020-11-30 张玉明 ——记上海绘通建筑劳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新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0804.html 1 3 以沉潜匠心赢得社会的认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