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面完成

建成安置住房266万余套,总建筑面积2.1亿平方米,户均住房面积80.6平方米;

配套新建或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6100多所、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万多所、养老服务设施3400余个、文化活动场所4万余个

“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已全面完成

本报讯 “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已全面完成,96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全部乔迁新居。12月3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赵辰昕宣布了这一消息。同时公布了期间建成的集中安置区、安置住房、公建配套建筑等数据。

2015年底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人民银行、民政部等有关部门,与22个有搬迁任务的省份一道,全力推进此项工作,取得了决定性成就。

据新闻发布会公布的信息:“十三五”期间,全国累计投入各类资金约6000亿元,建成集中安置区约3.5万个,其中城镇安置区5000多个,农村安置点约3万个。

建成安置住房266万余套,总建筑面积2.1亿平方米,户均住房面积80.6平方米。

配套新建或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6100多所、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万多所、养老服务设施3400余个、文化活动场所4万余个。

96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已全部乔迁新居,其中城镇安置500多万人,农村安置约460万人。

赵辰昕表示,总的看,“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已全面完成,960多万易地搬迁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胜券在握。可以说,这是继土地改革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在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发生的又一次伟大而深刻的历史性变革,堪称人类迁徙史和世界减贫史上的伟大壮举。

赵辰昕总结道,归结起来,“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的历史性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有效解决了“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地区近1000万贫困人口的脱贫发展问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让近1000万贫困群众从以前居住的土坯房、茅草房、危旧房搬进了宽敞明亮、安全牢固的新房,解决了他们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完成了“十三五”全国近1/5贫困人口的脱贫攻坚任务。

二是充分体现了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为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促进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拉动经济发展方面,易地扶贫搬迁直接投资6000多亿元,加上撬动的地方财政资金、东西部扶贫协作和社会帮扶等资金,总投资超过1万亿元,有力拉动了贫困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中西部省份500多万人在城镇集中安置,城镇安置率达52%,西南地区部分省份城镇安置率超过90%,有效提升了贫困地区城镇化率,优化了城乡空间布局,为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开辟了新空间。

在生态保护修复方面,各地共复垦复绿搬迁后的旧宅基地100多万亩,推动迁出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不少因承载人口过多而使生态环境受到损害的贫困地区恢复了“绿水青山”,实现了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一个战场、两场战役的双赢。通过对搬迁后退出的承包地和山林打包开发、规模经营,形成了搬迁群众的“生态股”,把农村资源变资产、把资产变资金,将生态价值转化为搬迁户长期收益。

三是有力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难事的巨大优势,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一栋栋新房、一个个新社区拔地而起,使世世代代生活在大山深沟里的贫困群众,搬迁到了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地区,在短期内实现了住有所居、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一揽子解决了脱贫致富和长远发展问题,完成了需要几代人才能完成的历史性跨越。

(本报综合报道)

2020-12-07 综合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0840.html 1 3 “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面完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