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
浩瀚东海之滨,万里长江入海。这里,矗立着一座见证并亲历了改革开放的壮美钢厂——宝钢。绿树成荫、生机盎然的厂区内,一座座彩色原料大棚宛如一个个钢铁战士,默默守护着宝钢这座钢铁森林。
使命担当,助力钢铁行业“绿色发展”新时代
谁也不曾料想,昔日的老料场铁矿横生,锈迹斑驳,一副老态龙钟的模样。特别是一遇起风天气,粉尘漫天飞舞,眼睛都睁不开,要是下雨天,矿石原料的重金属成分还会随着雨水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成为周边市民挥之不去的梦魇。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关键举措——料场封闭工程应运而生。
中国二十冶自1978年打下宝钢第一桩以来,与宝钢风雨同行、相伴成长。当宝钢“打造以精品钢铁制造为核心的升级版绿色工厂,构建以城市生态和谐为基础的示范型城市钢厂”战略正式启动,中国二十冶凭着冶金建设国家队的实力接到了这一任务——宝钢第一座C型料场封闭改造工程一二期矿场OC、OD料条C型封闭改造工程(下称C1)的施工建设任务;又凭借诚信服务能力陆续承接了矿石料场OG、OH、OI料条封闭改造工程二标(下称C2)和三期矿石料场OJ、OK料条封闭改造工程二标(下称C3)。而今,C1、C2、C3均已落地建成。现在的炼铁区域天蓝地洁、万树竞秀,基本实现了“用煤不见煤、用矿不见矿”的绿色清洁生产。
步步领先,持续保持核心技术优势
概括起来,料场封闭工程施工主要有六难:一是复杂地质密集沉桩(桩基数量上万套,平均桩间距2.4米)难度大;二是超高、超长异形混凝土挡墙施工难度大;三是高架式输料平台施工难度大;四是带摇摆柱型大跨、陡坡门式组合钢架安装难度大;五是门式刮板取料机的快速安装技术,国内外暂无相关技术标准指导;六是多专业、多工种,立体空间交叉,施工协调难度大。
要突破这重重困境,还得靠技术创新破题。项目技术人员迅速组成科研攻关团队携手攻关,大胆创新施工工艺,形成了复杂地质条件地基处理、超长大体积钢筋混凝土挡墙、超高卸料平台及门式刮板堆取料机安装等方面的C型封闭矿石料场环保改造成套施工技术,编制的《钢铁厂原料C型封闭改造成套施工技术》科技成果经专家评审通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共35项,受理专利18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4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项;取得省部级工法3项;编制中建协团体标准1项,经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钢铁厂C型封闭式环保料场施工关键技术》荣获中冶集团科技进步二等奖;《提高大体量、高密度PHC桩施工工效》荣获全国冶金建设行业QC成果一等奖;中冶建筑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经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领先一步的施工核心技术优势带动了项目安全、质量、工期和成本的综合效益,为项目创效起到了关键作用。
智慧建造,样板工程扮靓企业品牌
安全受控是施工之根本。复杂地质密集沉桩、超高、超长异形混凝土挡墙施工、高架式输料平台施工、大体量的钢结构施工、交叉立体作业带给施工安全管控的难度和挑战是空前的。为此,项目部从严从实地推进标准化文明工地的建设。
在整个项目建设中,安全管控措施落实有效,标化工地建设卓有成效,安全文明之花四处绽放:综合性安全体验区让安全体验身临其境;VR体验设备以沉浸式和互动式体验方式实现可视化3D模拟教育;无人机航拍手段实现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标化工作动态部署;盘扣架搭设先进工艺和新材料施工力促施工安全可靠;中间挡墙及卸料平台盘扣脚手架等比模型,让安全技术交底更直观、更有效;桩机编号设置醒目有效;无齿锯防护罩得到推广运用;BIM技术应用于桩基工程,节约桩材和能源,绿色环保;360度全方位环境智能监控系统设备实现扬尘、噪声实时监测,为项目环境管控提供数据支持;塔吊设置洒水喷淋设施,防尘降温,节能环保智能化管控落实有效。
C1、C2、C3三项工程连续多次蝉联宝钢股份“样板工地”称号,C2荣获“上海市安装行业绿色安装工程”,C3荣获“中冶集团安全文明标化工地”。荣誉和成就背后见证的是二十冶人对品牌建设之路始终不渝的探索、坚持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