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部地区行业社会组织,武汉建筑业协会在开展支持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之初撰写的《民营建筑企业转型升级“十策”》中要求,企业要坚持项目直营。杜绝挂靠是民营建筑业企业转型升级的第一步和试金石。作为股东的项目老板自己接工程干工程,公司对其不进行管理,虽不能说是挂靠,但危害依然严重。
一、一些民营建筑企业发展的困境
一些民营建筑企业为什么不愿意参加与企业管理、文化建设和转型升级相关的培训和论坛、峰会,去学习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经验?究其原因,是他们没有企业管理项目的体系,即使参加学习了,回来也没办法推广、实施,学习到的知识和经验无用武之地。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和企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二、本地部分民营企业管理模式
武汉地区的民营企业多数属于项目老板联合体。由于多年的情感基础,加上多数项目老板在公司持有股份,这种建立在道德和股份约束基础上的合作,风险不大,但依然存在。该模式,不仅合法且风险较小。但弊端是整体难以形成合力,品牌、队伍和管理能力很难提升,企业先进文化建设缺乏载体,同时由于互相缺乏监管,存在隐患,企业难以发展壮大。
简单来说,联合体模式民营建筑企业的根本问题是没有真正实现公司化。民营建筑企业想要实现转型升级,首先是要把公司做实,改变项目管理模式。
三、新时代实现法人管项目是民营建筑企业转型升级的首要前提
新时代下,实名制和诚信经营等要求的提高以及行业技术创新和管理进步的加快,使得联合体模式越来越困难,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
因此,民营建筑业企业要转型,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公司必须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二是个人在业内只能投资一家公司,或者可投资其他行业;三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要有代表公司利益的董事会和有较高职业素养的经营班子及专业团队;四是建章立制,统一项目管理标准和奖罚制度,系统的组织架构、人员配备、资源配置等;五是要注重人才培养、团队建设和先进文化的培育。
此外,还包括研发、技术与管理提升等,但最重要的是要把公司做实,建立健全法人治理体系,这是做好其他工作的基础和条件。
转型升级一定要实现法人管项目,要把企业团结在一起,夯实管理基础,要在企业内实现项目间的交流、互动、学习和督查整改,要增加技术装配和资源配置,形成集约效应,甚至在资金、贷款、集采等方面,都要做到统一,这样才能共享品牌、打响品牌。
四、武汉建筑业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进展和成就
在当今建筑业,除了大型国企发展势头强劲,一些成功的民营开发企业又回过头来向建造业进军。他们共同的特点是高度重视技术研发、管理升级和品牌打造。通过提高工程机具和人工智能的使用率和应用水平,降低人力资源成本,体现了建筑业的发展方向,对传统的民营建筑企业带来很大挑战。
武汉建筑业协会自2016年启动支持民营建筑业企业转型升级工作以来,通过确定重点对象、入户调研、制订个性化的工作方案并帮助实施,举办高端培训和高峰论坛、举办转型升级总裁班并赴外游学,认定和发布最具成长性民营企业榜单等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武汉已经涌现出一批优秀建筑新民企,如民族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成功申请为特级企业、常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办升级现场会、湖北高企达建设有限公司持续做到客户首选、鸣辰集团在保利全国六百多个项目检查中荣获第一、广盛集团进军装配式建筑并荣获鲁班奖……无一例外都有公司的利益主体,体系健全,实现了法人管项目,企业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事实证明,后疫情时代建筑业转型升级正在加快,民营企业必须要实现法人管项目,然后才能在时代的大潮中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