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极为特殊的一年,全球新冠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中国抗疫成效显著,经济实现强劲复苏,“十四五”宏伟蓝图正在开启。值此风险挑战和发展机遇并存的重要时刻,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全面回顾总结2020年行业发展和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承包商会)主要工作,研判分析2021年行业发展形势和承包商会发展思路,坚定信心、危中寻机,开启“十四五”时期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2020年行业发展情况
2020年,新冠疫情持续蔓延、民粹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等外部因素严重冲击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行业发展,会员企业业务遭遇史无前例的严峻挑战。尽管如此,广大会员企业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继续巩固传统市场,加快探索业务模式转型升级,展现了行业发展的强大韧性与活力。总体来看,2020年行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对外承包工程业务遭受新冠疫情严重影响,合同额和营业额出现“双降”。
疫情蔓延导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交通物流中断、多国采取封城措施,会员企业业务普遍受到巨大冲击。承包商会2020年4月份调查问卷显示,超过半数会员企业在建项目停工,企业经营风险大幅增加。由于疫情持续影响东道国经济复苏,不少国家的基建计划被迫搁置或延后,企业业务拓展难度明显加大。2020年1-11月,对外承包工程行业新签合同额1994亿美元,同比下降4.4%;完成营业额1204亿美元,同比下降10.8%。会员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业务总量也同比出现下滑。令人欣慰的是,尽管总体业务出现“双降”,2020年下半年以来行业完成营业额降幅逐月收窄,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呈现逐步企稳态势。
二、亚洲市场“稳定器”作用明显,新签大项目数量持续增加。
从区域市场来看,亚洲市场业务继续稳居各区域之首,2020年1-11月新签合同额1088亿美元,占比54.6%;完成营业额674亿美元,占比56%。亚洲市场对稳定行业发展的基本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孟加拉国、印尼、菲律宾、沙特、巴基斯坦等重点国别市场均取得不俗的业绩。从行业总体业务分布来看,2020年1-11月,交通、一般建筑、电力领域保持行业前三位,新签合同额涨幅较大,同比增长均在20%以上。会员企业新签大项目数量增多,2020年1-11月新签合同额5000万美元以上项目691个,上亿美元项目381个,较上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增长。香港国际机场、新加坡大士综合废物处理项目等一批大型项目相继签约,彰显了会员企业在国际基建市场较强的综合竞争实力。
三、会员企业全力抗击疫情,行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
面对复杂严峻的疫情挑战,会员企业坚持“生命至上”宗旨,周密部署、众志成城,统筹国内外资源,采购防疫物资、派遣医疗队、组织包机运输,“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稳市场、稳生产、稳队伍”成效显著,确保了海外重大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赢得所在国各利益相关方的高度赞扬,彰显了中国企业的责任与担当。在应对疫情挑战的同时,会员企业继续探索转型发展之路。多数企业主动谋划战略布局,优化组织架构,培育海外业务平台,为后疫情时代的业务发展积蓄力量;部分企业不断探索业务模式的创新,在拉美市场以PPP模式成功签约多个大型交通类基础设施项目;有的企业加快国际化发展布局,收购欧洲工程建设与设计咨询企业,为拓展发达国家市场打好基础,积极抢占“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先机。“战略引领、模式创新、科技赋能、高质量可持续”,已成为行业发展共识。
四、对外劳务合作形势严峻,企业积极进行业务调整。
2020年,新冠疫情对人员跨境流动造成严重冲击,外派劳务人员在签证办理、工作许可、按期回国等方面困难重重。2020年1-11月,会员企业共派出各类劳务人员25.5万人,同比下降41.4%,较上年同期减少18万人;11月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63.5万人,较上年同期减少37.8万人。面对挑战,广大会员企业主动求变,广泛使用“互联网+”模式,业务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不少企业主动延伸产业链,将对外劳务合作与国内职业教育培训、劳务人员回国再就业等业务有机融合,多种业务模式相互促进,主动向“跨境人力资源综合服务商”转型,为后疫情时代对外劳务合作业务的复苏和发展做好布局。
2020年承包商会主要工作
2020年,承包商会紧紧把握国内外环境和会员企业发展需求变化,在各专门委员会及成员企业的大力支持下,重点围绕疫情背景下会员企业面临的困难和诉求,在“助力抗疫、行业自律、转型引领、专业服务、机构建设”五个方面开展了务实有效的工作,为推动会员企业在特殊时期的业务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聚焦疫情防控,助力会员企业复工复产。
一是快速反应、多措并举,全力协助企业应对疫情。疫情暴发后,承包商会多次发出疫情防控倡议、通知和预警,引导会员企业强化疫情防控措施。
二是开展疫情影响专题调研,助力政府制定纾困政策。在行业内开展问卷调查,掌握疫情影响动态,及时向国务院政研室、商务部、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报送相关政策建议报告,提出《疫情下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对出口信用保险和出口信贷的诉求和建议》《关于新冠病毒疫情期间部分暂还困难企业对外劳务合作备用金的建议》等。
三是创新服务方式,确保承包商会服务“不断档”。第一时间搭建承包商会专属的网络培训平台——“CHINCA直播间”,围绕疫情防控、员工心理疏导、市场开发等主题,先后举办20余场网上公益培训活动,共吸引8万余名企业人员参与。
四是做好公共外联,传递行业发展信心。围绕疫情防控与脱贫攻坚大局,与部分会员企业一道向贫困农村地区捐款40万元人民币、捐赠口罩1万只;与我驻日本、以色列等国使馆经商处共同发出倡议,筹集、捐赠170余万只口罩及各类防疫物资,传播会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良好风貌。
二、加强诉求反映与行业自律,维护行业发展秩序。
一是结合行业转型要求,支持新形势下行业政策制定。按照商务部合作司要求,对照“投建营一体化”目标,承包商会就《对外投资条例》(讨论稿)、《境外投资管理办法》(讨论稿)和《完善设计咨询企业走出去指导意见》研提行业意见和建议;向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疫情期间会员企业在“一带一路”重点市场业务发展情况报告》,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向住建部提出“推进中俄建筑领域执业资格互认的工作建议”和“在国内资质申请及工程招标过程中认可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海外工程业绩”的建议等。
二是发布行业“红黑名单”,倡导企业诚信经营。依据《国别市场企业推荐办法》《企业分级框架标准》等行业自律规范,发布59个重点国别市场企业推荐名单和2020年度对外承包工程行业A级企业名单,并发送至相关我驻外使馆经商处和有关国家驻华使馆。
三是发挥专门委员会作用,切实加强市场与项目协调。根据商务部和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要求,在行业协调委员会的框架下,为“两优”贷款项目推荐中方参与企业短名单;就莫桑比克、柬埔寨、孟加拉国等优买议标项目研提行业意见,支持政府间框架项目的有序推进。
三、强化行业引领,推动企业转型发展。
一是深入开展专题研究,为会员企业业务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在商务部合作司和有关行业专门委员会支持下,编写发布《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发展报告2019-2020》《中国对外劳务合作发展报告2019-2020》;与中信保联合发布“2020年‘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指数”及《指数报告》;围绕第三方市场合作主题,编写发布《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参与第三方市场合作报告》。
二是倡导“新基建”合作,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举办“新基建”论坛、信息化管理论坛等活动, 引导会员企业携手科技类企业共同参与海外“新基建”;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基建供应链绿色发展论坛,引导会员企业优化供应链全球布局。
三是联合国内外专业机构,促进可持续发展理念传播。撰写并发布《2019中国境外可持续基础设施项目案例集》,在行业内推广可持续发展最佳实践;联合亚洲基金会、德国国际合作机构等,在昆明、北京两地举办以社区沟通、环境可持续为主题的培训班,促进会员企业专业能力的提升;承接深圳市政府《中国“走出去”企业境外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情况调研课题》,推动相关政策制定、助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四是代表行业主动发声,推广“中国建设”品牌。强化与新华社、一带一路网、凤凰卫视等主流媒体的合作,持续发布行业发展最新成果;组织开展《国际工程与劳务》杂志主题征文、国际工程杰出人物推选、中国海外工程营地风采展示等活动,宣传行业先进人物事迹和最佳实践案例,全力打造“中国建设”品牌。
四、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全方位提供专业化服务。
一是突出国际化办会特色,促进业界交流合作。高水平举办第十一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共吸引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400多家单位的逾1000位嘉宾出席。论坛促成项目签约47亿美元,成为全球疫情大背景下国际基建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年度行业盛会。举办内地-香港、内地-澳门“一带一路”工商专业委员会交流会,在第五届香港“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期间,与香港贸发局共同举办专题论坛,为推动三地企业务实合作搭建对接交流平台。
二是搭建多层次交流平台,分享抗疫与转型发展经验。精心组织七届九次会长会议,深入分析疫情对行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十四五”时期行业创新发展路径。举办本年度“对外承包工程行业发展论坛”“国际工程管理论坛”“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发展高层论坛“等活动为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行业高质量发展搭建交流平台。
三是优化疫情期间服务保障,提供专业化服务产品。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丰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服务产品,组织公开课、公益直播讲堂、定制化内训等各类培训近40场,参训人数近10万人次;联合江西、安徽等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及地方外经商协会,举办“会员日”主题活动,将商会服务产品送到地方一线。
四是强化政府助手作用,较好完成各项公共服务。落实国合署委托的援外可研工作,制定《重大援外项目专家评审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援外项目专家评审工作;办理国合署委托的援外可研项目70余个,组织多场重大援外项目专家评审会;零误差完成商务部委托的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统计工作,为政府部门研判形势、制定政策提供统计数据支持。
2021年承包商会工作思路
2021年,承包商会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对照承包商会五年发展规划目标,围绕后疫情时代行业发展特点,重点做好三个方面、九项工作。
一、聚焦企业纾难解困,助力行业恢复性发展。
一是切实加强诉求反映,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继续密切跟踪疫情背景下会员企业业务动态,定期形成专报报送商务部、发改委、国资委、外交部等政府主管部门。围绕“保持对战略项目的信贷支持”“境外业务税收减免”“参与国内项目时认可境外业绩”等企业较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专项调研,提出行业意见和建议,争取有关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
二是紧扣后疫情时期企业发展需求,提供专业化服务。将专业机构的研究能力与专门委员会的信息优势相结合,加强国际基建市场分析,提升《行业年度报告》《“一带一路”基建指数报告》《国际工程观察》《国际工程与劳务》等信息服务产品的质量。
三是自律与促进并举,助力企业业务发展。结合行业发展形势,进一步完善行业自律规则;配合双边合作框架,做好重大项目协调;继续做好企业信用等级评价、A级企业评选和重点市场企业推荐等工作,树立行业标杆,加强推广宣传。发挥商会的资源优势,继续通过会议、展览等方式,搭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中央和地方企业的合作平台;打造以“澳门基建论坛”“行业发展论坛”等为代表的商会品牌会议,为中外企业创造更多的合作机会。
二、倡导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推动行业“十四五”开新局。
一是加强前沿和热点问题调研。依托专门委员会机制,围绕“投建营一体化”“产业链、供应链建设”“第三方市场合作”“对标国际一流”“互联网+ 人力资源合作”等企业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和分享交流,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以“新基建”发展为契机,以“数字化建设委员会”为载体,研究数字化技术对行业发展的影响,推动新技术与基建行业的融合发展。
二是积极推动投融资模式创新。密切与国内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合作,代表会员企业提出创新金融产品的工作建议;加强与世行、亚投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的交流,帮助会员企业熟悉有关规则和标准,参与多方合作项目;促进会员企业与国内外商业银行开展合作,共同探讨融资模式创新,为破解项目资金难题提供解决方案。
三是继续倡导ESG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以推广应用《社会责任指引》和《可持续基础设施项目指引》两个团体标准为重点,开展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价,组织开发相关应用工具。与专业机构合作,开展ESG标准研究和培训交流,不断提升会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实践水平。
三、做好规划落地和理事会换届工作,力争商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是全面提升新时代商会党建工作水平。坚持党对承包商会工作的全面领导,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重点,深入领会“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对承包商会工作的指导意义。完善商会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党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全面提升商会党建工作水平。
二是扎实做好五年规划落地工作。根据承包商会五年发展规划相关要求,制订业务板块和服务项目的“子规划”,抓紧推动各版块工作的落实。进一步完善常设机构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常设机构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承包商会的专业化服务水平。
三是依规做好理事会换届工作。对照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民政部等政府部门管理规定,认真做好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的组织筹备和理事会换届工作,完善承包商会民主办会机制框架,提高新一届理事会的行业代表性和议事水平。 (商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