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大考,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旺盛活力。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合作成果逆势上扬,不仅为各国抗疫情、稳经济、保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深化抗疫国际合作、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推进项目,助力复工复产
作为共建“一带一路”重要先行先试项目,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在疫情防控期间“不裁员、不撤人、不停工”,取得许多新进展:默蒂亚里—拉合尔输电线路全线贯通,进一步提升了巴方电力供应水平;拉合尔轨道交通橙线项目开通运营,巴基斯坦驶入“地铁时代”;最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白沙瓦—卡拉奇高速公路苏库尔至木尔坦段正式交付,两地通车时间从11小时压缩至4小时左右……巴基斯坦中巴经济走廊事务局主席阿西姆·巴杰瓦表示,走廊建设及时推进,不仅能帮助南亚国家从疫情中快速恢复,更能帮助本地区摆脱贫困,促进区域内互联互通,实现地区持久和平。
中老铁路全线隧道贯通、中泰铁路一期线上工程合同达成一致、印尼雅万高铁建设实现节点目标、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稳步推进……困难时刻,海外中国建设者坚守岗位,与当地各方共同抗疫、复工复产,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发展的“希望之花”,用过硬技术和责任担当擦亮共建“一带一路”的金字招牌。
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彼此依存,利益交融前所未有,以诚相待、普惠共享是根本之计。面对疫情冲击,共建“一带一路”书写一份份亮丽答卷,进一步凸显各方对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现实需求,彰显中国携手各国打造全球公共产品的大国担当。2020年前三季度,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进出口总额9634.2亿美元,增速比全国整体水平高0.8个百分点,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130.2亿美元,同比增长29.7%,高出全国整体增速32.3个百分点。共建“一带一路”为盘活地区经济循环、促进全球经济复苏提供重要平台,注入强劲动力。
2020年,匈塞铁路匈牙利段项目EPC主承包合同正式生效;中国电建旗下公司和波兰合作方组成联营体,签署波兰铁路修复合同;中国路桥与塞尔维亚政府签署“诺维萨德—鲁马”快速路项目设计和建设商务合同……共建“一带一路”顺应时代潮流,造福各国人民,持续展现蓬勃生命力。
互利共赢,凝聚全球共识
截至目前,中国已与138个国家、31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3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沉甸甸的民生实惠。巴西美丽山二期供电工程,将亚马孙河流域的清洁水电输送到里约热内卢,满足2200万居民的用电需求;尼日利亚卡诺灌溉项目让清澈的河水缓缓流入田间,使农田获得丰收,极大缓解当地粮食短缺问题;在阿根廷胡胡伊省安第斯山区,高查瑞光伏电站项目让附近的村庄重现热闹场景,吸引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乡。当地员工冈萨雷斯自豪地说:“我和同事们打了15万根钢桩,这些光伏板看起来就像大地上的一片蓝天。建设电站让阳光变成财富,中企帮我们点亮幸福生活。”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更多合作亮点正在拓展。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为加强疫情联防联控、优化公共卫生体系发挥重要作用。推进“数字丝绸之路”将进一步释放全球发展潜力,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后疫情时代不断挖掘经济新增长点,提升民生福祉。疫情防控期间,中方与比利时泽布吕赫港的航运贸易一直没有中断。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从“绿色丝绸之路”到“空中丝绸之路”,从“数字丝绸之路”到“冰上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共建“一带一路”的内涵不断深化,外延更加扩展,更加契合各国对全方位、宽领域、创新性、持续性拓展合作的需求。 (于景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