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综合新闻

以上市为“引擎”,推动企业跨越式发展

(上接第1版)

深度国际化取得新进展。加强重点市场的拓展,深耕“一带一路”市场,实现从做项目到做市场的转变;至2020年,集团共有11个海外分支机构,有数百名国际员工。积极推进属地化经营,实现从做国内海外投资项目到主动参与国际市场项目竞标的转变;2017至2019年,越南办事处通过属地化经营,新签合同近9千万元,且首次实现在海外商业项目中运用FIDIC合同模式为国际客户提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探索援外及项目国际化模式,实践建筑师负责制和全过程工程咨询,建立援外项目知识库在线平台,通过制度化和信息化的方式提高援外和海外项目的管理效能。

记者:在国内大循环为主、国际国内相互促进的经济新格局背景下,您对行业的未来有什么看法?华建发展战略将有什么新亮点?

沈立东:去年上半年虽然有疫情的影响,但据我了解,国企大设计院的新签合同和收入都比去年同期好。但未来会怎么样,这种情况是不是可持续?我认为至少今年应该还是乐观的,但“十四五”末到2025年应该会有一个行业发展放缓的过程,大概率可能会重现2014、2015年时的低增长状态。发展是有周期性的,所以要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

现在政府投资比例大,民间投资比较谨慎。政府投资都聚焦在一些国家战略层面比如雄安、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比如海南,像上海临港新片区等地区的发展机遇比较多。另外一个方向是民生板块,养老、医疗、教育、文旅、交通枢纽、物流会展、产业园区、生态环境等也都是未来的热点。

所以在制定“十四五”规划的时候,华建集团提出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下,要在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上创新:

一是进一步向资本化、全国化方向发展。对于传统的建筑设计企业,资本运作方面既缺思路也乏人才,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强化这方面的人才以及战略合作伙伴的引进,通过“外援”对引战、重组、投资并购等方面会有新的思路。通过资本化方式推进全国化发展,特别是属地化和与总部的关系等方面需要明确。

二是服务模式要集成化和综合化。现在业主需要全方位服务、全过程服务,这就要求设计行业资源要集成,技术要综合,这是趋势。最近在一些政府区域性的项目,华建集团都是作为总规划和总策划,在项目前期就介入,不仅是围绕一个建筑单体,而是对几个平方公里的区域做策划。

三是要实现数字化转型和传统建筑设计业务模式的融合。这对我们来说也是比较迫在眉睫的,就是要通过数字化和信息化来做到设计数据、产品系统集成以及知识管理,把项目经验和过程进行流程化,少做重复性的劳动,提升效率。集团要数字化转型,通过管理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和工程数字化,三体合一,既实现效率的提升,又能为行业转型升级做出示范。

还有一点需要关注的是,就是整个市场在向两极分化,大型企业走综合化的集成化服务,小型企业朝着“精专特”方向发展,精细化、专项化、专业化也很重要。所以我们自己也在细分,在有些领域走专走强,差异化竞争,专项化、精细化去竞争,比如水利、市政板块。以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数字化为导向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另外一个就是产业链向两端延伸,前期的策划、咨询,后端运维双向延展,服务于建筑或建筑群的全生命周期。

记者:华建作为唯一的一家上市国企,行业内大家都很期待华建的“样本”。请从多个角度来做一些分析?

沈立东:上市以后,华建集团近五六年的发展,从产值到利润的翻番,可以看出上市对于企业发展确实有助力作用。也许不上市也能做到,但我觉得不会这么快、这么稳。

华建集团上市后,对外收购3家公司,对外投资2家公司,成立了一些相关基金,这些运作扩大了企业规模,对企业完成多元化部署,增强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上市后还做了骨干股权激励方案,一期做了3%。这些只有企业上市才有资源去做,才有迫切要求去做。同时,上市也有标杆作用,在公信力、社会品牌效应方面都有正面意义。另外,上市让企业管理更规范更严格,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提升了企业市场竞争力。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上市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发展形成压力,作为公众公司,对收入的确认、运营的管理、信息的披露等都提出更高要求,还需要考虑股民利益和市场反馈等。所以说,上市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需要视实际需求做出适当的抉择。

记者:听上去对华建来讲显然是利大于弊,但是否也有困扰你们的问题?

沈立东:作为国企上市与民企上市还是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华建是全国资企业集团借壳上市,是整体上市,而且目前国内是唯一一家,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发展有影响。上市后资本运作带来的资源共享或战略联盟也提出一定挑战,比如收购后的管理,如何做到1+1>2。此外,对于一个以技术服务为强项的企业,资本运作手段和能力还需要提升。华建集团从计划经济下的事业单位转化为市场化企业,又从企业转为一个上市公司,发展跨度很大,在这个过程中内部管理需要跟上企业性质的转变。我们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思考,比如集团总部的定位需要明确,是战略管控还是运营管控或者财务管控?另外一个就是对业务模式的定位,建筑设计、工程设计、工程咨询各有不同。原来建筑设计是一枝独秀,水利、市政、环境、咨询策划、后端的建筑运维虽然也在发展,但整个“十三五”主要还是聚焦建筑这一领域。再者就是如何进行激励机制创新以更好地激发企业和专业人员的能动性和活力,这是困扰设计行业和华建发展的关键问题。

记者:希望未来华建能在这些方面为行业提供好的示范和“样本”。

2021-01-18 李武英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1485.html 1 3 以上市为“引擎”,推动企业跨越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