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纪洪
赣州位于江西省南部,是全国著名的“红色故都”“江南宋城”“客家摇篮”,红土地上孕育了伟大的苏区精神。
遵循习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的重要指示,聚焦城乡融合发展,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赣州市自2019 年起,启动了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创建,市县两级集中政策、集中力量,打造了一批特色产业兴旺、城镇功能完善、镇村治理有效、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
坚持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促进农村三产融合
没有产业就没有发展后劲,乡镇的发展就不可持续。示范乡镇坚持产业立镇,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宜商则商,实现“一镇一品”“一乡一业”,产业发展的带动效应、集聚效应明显增强。
瑞金市沙洲坝镇紧紧围绕红色旅游资源禀赋,按照“全域旅游”的思路,结合实景演艺、培训基地、产品销售、乡村旅游,整合资源,以点带面,串点成线,大力推进浴血瑞京、红源记忆培训、红色步行街与洪都幸福花海等项目,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打造多元化发展的红色旅游示范乡镇。其中投资2.9亿元江西省首个大型红色实景演艺项目“浴血瑞京”,是利用废弃矿山建设而成,变废为宝。2020年自开业以来,“浴血瑞京”平均每月接待游客7000人左右,月收入约75万元。
寻乌县南桥镇因地制宜、扬优成势,充分利用产业基础及资源禀赋,通过做特做大一产(果蔬农业)、做活做精二产(农产品加工业)、做旺做强三产(温泉养生旅游业),大力促进农业采摘、温泉疗养、文化体验、水上娱乐、民宿开发等三产融合发展,农特产业多元发展格局落地成型。南桥镇也一跃成为粤港澳农产品供应基地、赣闽粤等地市民休闲旅游的后花园。
补齐设施短板,提升功能品质
示范乡镇突出民生导向、问题导向,一大批老百姓关心急需的民生项目纷纷落地,自创建以来,两批示范乡镇累计实施市政基础设施项目216个、公共服务设施项目397个,其中新改建农贸市场29个、学校48所、公厕175个、公共停车场49个、污水处理设施51个、垃圾中转站18个,全面补齐了乡镇功能短板。
信丰县坚持城乡共建理念,以大塘埠示范镇为引领,2020年,投入3.2亿元对所有乡镇全面实施“十个一”项目(一条示范街道、一座生活污水处理厂、一个农贸市场、一个公共停车场、一个公园、一个运动健身广场、一批公厕、一批雨污分流管网、一个文化综合站、一个社区党建示范点),圩镇功能日益完善,品味明显提升。不久前,从外地回大塘圩镇过端午节的徐华毅说,“刚回来的时候都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圩镇变化太大了,圩镇干净整洁了,停车也方便了。”
定南县岿美山镇以“东江水塔、百年钨城”形象定位
注重基础与公服设施提升改造,先后对圩镇街道、背街小巷改造整治,新建生态停车场、生态公厕、中心公园和农贸市场,乡镇面貌焕然一新。并深度挖掘“山、水、房、矿”资源,注重保存“红房子”、工矿区等历史建筑与地域特征文化,打造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及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建立长效机制,提升治理水平
示范乡镇对标县城管理标准,参照社区治理模式,推行镇区网格化管理,落实“门前三包”、路长制等管理措施,全域整治“乱扔乱倒、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挂乱贴”现象,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形成了一大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全南县南迳镇通过镇区治理“社区化”、综合管理“法治化”、环卫保洁“市场化”的“三化”管理,常态化地保持了镇区清爽整洁、井然有序,获评“国家卫生乡镇”称号。
石城县小松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制度管人与群众自治相结合,将圩镇划分成14个网格,每个网格组建业主委员会、志愿者服务队、五老理事会,动员居民参与整治,让居民跟着做。每月开展环境卫生督查和评比激励,评选清洁户,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让居民愿意做,构建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助力乡村振兴,启动乡镇建设三年行动
在示范乡镇试点示范的基础上,赣州市自2021年起,全面实施乡镇建设三年行动。即全市285个乡镇,除18个城关镇和60个左右示范乡镇,剩余所有乡镇以圩镇为重点,着力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功能品质、强化产业支撑、提高治理水平,利用三年时间全面扫一遍,彻底改变乡镇“脏乱差”面貌,到2023年底,将全市所有乡镇努力打造成为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配套齐全、圩镇清爽整洁、镇村治理有效、客家风貌鲜明的宜居宜业小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