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修订的地方标准《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正式发布。这是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求,全面执行地方法规《江苏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全国首部完成修订的绿色建筑设计标准。修订后的标准重点从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等五个方面积极回应了新时代下绿色建筑内涵的拓展,对相应的内容和措施做出了一系列的完善和提升。
新版《绿色建筑设计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对于建筑的安全防护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为关注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使用感受。新标准要求通过建筑出入口设置防护挑檐、雨棚以及利用绿化、裙房构成缓冲区等方式降低高楼坠物风险;强调建筑室内外地面严格满足防滑要求,避免因地面湿滑产生的伤害事故。
新标准要求采用安全玻璃和防夹门窗,防止玻璃自爆伤人和门窗夹人事故的发生;在住区设计中,还要求兼顾不同人群的需求设置活动场地和标识系统,实现全龄友好。
新标准聚焦室内环境空气品质,强制要求人员密集公共场所设置室内空气监测系统并实时公告,借助智能化的技术手段,强化公共场所的健康运营,也让百姓对公共场所的空气环境质量了如指掌。同时,新标准全面要求住宅设置新风系统或装置,为千家万户的健康呼吸保驾护航。除了室内空气品质之外,新标准还对水质安全、室内噪声、照明质量等提出了明确的技术指标和改善措施,旨在为百姓提供健康舒适的建筑环境。
新标准倡导高品质、高耐久性的建筑,积极推动住宅产品升级。在常规建筑50年设计寿命基础上,新标准给出了100年设计寿命的技术要求,对于结构体系、水电管材的耐久性提出了更高的指标;针对差异化、个性化的居住需求,以及家庭空间使用要求的动态变化,新标准提倡空间灵活可变的建筑设计。此外,新标准积极推广装配化装修,即将工厂生产的标准化部品部件在施工现场组合安装的装修方式,施工快速便捷,便于维护更换,同时减少了传统二次装修广泛存在的结构破坏、噪音污染等问题。
新标准要求全面提升建筑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为各类建筑提供设备监控、能耗监测、智能家居、物业管理等智慧服务,并通过开放性接口具备与其他公共平台对接的功能,为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的建设奠定基础。
据了解,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短板,新标准新增强制性条文1条,对室内空气质量监控装置的设置、公示方式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必须严格执行。
国内知名专家对修订后的标准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王建国教授认为,江苏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修订非常及时,既符合省委省政府对江苏高质量发展、美丽宜居城市建设的战略要求,也高度吻合和匹配江苏在全国率先发展要求。标准具体章节内容强调了建筑师在设计前端的作用,强化了绿色设计,增加了绿色策划和设计流程、室内装饰装修和景观设计。
标准将于2021年7月1日实施。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