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装配式建筑

“装配”赋能海南建造

装配式建筑面积突破千万平方米

□孙 慧

没有水泥沙石大量堆积,没有搅拌车轰鸣作业,1月17日,在海南省临高县碧桂园澜江华府项目1号、5号、6号楼的施工现场,施工方将预制好的楼板、楼梯等构件,通过干式工法作业逐一叠加。整个工地看起来既整洁又有序。

与此同时,在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牙叉镇高峰新村,村民符凤莲正打扫刚住进来的新别墅。一年前,这座村庄还是荒草地。在短短8个月里,施工方从预制构件工厂运来预制楼梯板、阳台、雨篷……像搭积木一样“搭”出了59栋小别墅。去年12月31日,118户498名村民从大山里搬迁到高峰新村。

在短期内能安全、环保地完成建设并迅速交付使用,上述项目有一个共同的名称——装配式建筑。

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装配式建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2016年,国家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让装配式建筑占全国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2017年,海南从政府投资的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项目开始,逐步向市场推广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面积从2017年的0平方米,一路攀升到了2020年的1100万平方米。

装配式建筑究竟有何魅力?与传统方式相比,装配式建筑的建造优势在哪儿?

工厂造零件,施工更环保

1月13日,位于海南省澄迈县老城经济开发区的海南省建筑产业化股份有限公司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厂房里,建筑工人把钢筋交叉点用铁丝缠绕固定后,再浇筑混凝土,一张搭建楼房用的混凝土PC楼板便制作完成了。生产一块预制PC楼板只需24小时,比在施工现场制作节省一半时间。

“产业化项目生产的建筑也叫装配式建筑,简单来说就是工厂造零件、现场拼房子。”该公司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负责人关远程介绍,与传统建筑建造方式相比,装配式建筑的建造方式具有多重优势,可节能70%、节水80%、节材20%、节地20%。

关远程说,在当前绿色生态发展、劳动力和原材料紧缺的背景下,传统的现浇现砌的建造方式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能源消耗量大,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装配式建筑的构件在工厂集中生产,生产用水和模板可以做到循环利用,减少施工现场的湿作业和扬尘污染。

装配式建筑工业化程度高,总量上便可节省人力成本。高峰新村安置点项目生产总监吴良仁介绍,在短短8个多月内“搭”出59栋两层住宅小别墅的高峰新村项目,整个工程包括加工厂、后勤等人员在内仅有112名工人。

零件拼装成建筑,省时省力降成本

1月15日,海南省儋州市体育中心项目施工现场,巨大的环形钢结构像是临空“悬浮”的鸟巢。这些组装的钢结构,就是在工厂里预制完成后,再运送到现场拼装起来的。

“装配式技术、智慧建造,极大地加快了施工速度。”施工方中建一局海南分公司副总经理肖作飞说,儋州市体育中心“一场两馆”项目是海南省首个装配式体育场馆项目,装配率达51%。由于项目使用的钢结构均是在工厂预制加工的,现场施工工序减少了30%。

体育场馆整体采用空间管桁架钢结构,总用钢量预计达9100余吨。耗材数量多、施工难度大,施工方给每根钢管、每个区块都分配了独立编码,结合单榀连续侧式拼装技术,实现准确拼装的同时提高施工速度。

“轻质隔墙板是使用最多的预制件,标准板按BIM模型分类堆放,非标准板就送入切割间现场‘改造’,这样折损率远远低于行业内10%的平均水平。通过工厂预制隔墙板取代传统手工拼块安装,可以让建设工期缩短一半。”项目技术部有关人员孙健说。

发展潜力大,完善产业链配套体系是关键

截至2020年底,海南省已投产13个装配式构件生产基地,全年经过评审确定采用装配式建筑建造的项目面积已达1100万平方米。

业界人士认为,当装配式建筑领域的技术和应用规模形成体系后,成本就会逐步下降。“推广装配式建筑,目前主要是造价成本高和配套产业问题,但是这些都是短期的,一旦装配式建筑市场发展起来,这些问题就不是问题了。”中铁四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预制厂负责人张威说,随着建筑行业人工成本上涨,传统方式的成本优势将减弱。相比之下,工业化、产业化发展的装配式建筑更有发展潜力。他有信心,未来海南的装配式建筑市场需求量会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从2017年起,海南省从政策引导、技术体系建设、产能布局等方面,全方位推动装配式建筑跨越式发展,全面实践绿色建筑理念。

上游方面,为了统筹装配式建筑在海南的产能布局,除澄迈、定安、万宁现有的和三亚拟建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基地外,海南省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的新增产能,原则上要集中布局到琼岛西部的临高金牌港开发区,以利于形成产业集群和规模化效应。

市场培育方面,海南省通过优惠政策鼓励更多项目采用装配式建筑或提高项目装配率。目前,海南采用装配式建筑建造的项目,正从政府投资的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项目,逐步推广至商品住宅、办公商业楼及公共交通场所等项目。

为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自2018年以来,海南省住建厅积极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建科技集团、华东建筑集团等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发挥建筑相关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的智库作用。此外,还成立了装配式建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通过产业联盟的方式,组织开发建设企业、设计企业、构件企业等行业主体,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

2021-02-25 装配式建筑面积突破千万平方米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1887.html 1 3 “装配”赋能海南建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