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全国人大代表、中建五局总承包公司质量管理员邹彬:

两个方面、两个主体共同推动农民工队伍建设升级

本报讯(通讯员 闫诗崎)近几年,“推动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型”的呼声很高,各地政府也在积极出台相关制度推动该项工作的转变和落实,但就现阶段而言成效并不明显。“农民工”如何实现向“新型产业工人”转变?全国人大代表、中建五局总承包公司质量管理员邹彬认为,需要城乡两个方面、政企两个主体长期共同努力,按照教有所学、学有所用两个步骤精准施策,在政府主导下,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才能有效实现农民工队伍建设升级。

一是加强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培育,进一步落实企业办校的相关激励政策。一方面应进一步发挥国有大型央企办学的特色和优势,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另一方面须抓紧落实产教融合型企业组合式激励和企业办职业学校的生均经费拨付问题,引导职业院校积极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助力打造新时代高素质、高技能劳动产业大军。

二是加大就业承接相关产业链建设,进一步推进装配式新兴产业升级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中指出,要建设一支有理想讲信念,懂技术会创新,讲奉献敢担当的宏大产业工人队伍,对强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支撑保障做了进一步要求,而完成就业技能培训教育的工人的进一步发展,就需要相关产业平台解决其就业需求。

目前,就施工项目了解到的情况来看,传统建筑产业吸引就业困难重重,50、60后农民工即将“谢幕”,70、80后农民工供应不足,90、00后农民工寥寥无几的“三段式”困局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现象。经过调研,邹彬认为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推进建筑工业化,把工地搬进工厂,让新一代民工学有所用、“以战代练”,进一步从实践中提高农民工技能水平,是实现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化的一条务实、有效的路径。

此外,作为新兴产业,装配式产业体系的保障措施需要进一步加强:一方面技能认证体系建设不完善,导致产业工人向上发展的空间有待进一步扩展;另一方面,政策支撑、社会认可度不足,导致企业规模扩展受限,约束了产业工人的就业规模。因此,邹彬建议由政府主导,政企合作,大力完善装配式职业技能认证体系,完善装配式建筑通用技术标准,加大装配式建筑发展政策支持力度,培育装配式产业发展环境,促进建筑工业化事业蓬勃发展,以更大、更优质的平台吸引产业工人就业,为产业工人打造出一个产学结合,通道畅通的产业链集群,推动“农民工”快速向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转型。

2021-03-11 全国人大代表、中建五局总承包公司质量管理员邹彬: 2 2 建筑时报 content_12034.html 1 3 两个方面、两个主体共同推动农民工队伍建设升级 /enpproperty-->